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我们知道吃食的重要性。在互联网时代,基本上网购、外卖已经成为常态,因此消费者大部分时间都在吃外卖、零食,但现实中大多数工作的人的生活状态是单调的,上下班、早中晚饭、睡觉洗漱等等,单调的生活方式也加剧了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并且以此达到放松的目的,因此,人们开始从原始的买菜做饭中寻找这种生活的烟火气,这也是年轻人不断关注农贸市场、商超以及生鲜电商的重要因素。
人们爱逛超市是取决于当代年轻人有独立的经济条件支撑,很多年轻工作者都是月光族,甚至超前消费群体,因此花钱购物成立年轻人生活中重要的程序,甚至连精打细算的那一部分人们也少不了日常生活的开销,这便是必要与非必要的消费需求。
需求构成消费市场的场景,因此我们所能看到的商品展示空间,都与人们的需求息息相关。
消费市场中,大型商超有一个共同点,品类齐全,几乎人们日常生活中能够使用到的物品都在商超中找到,而且不局限年龄段的商超,让老人、子女、孩童都能在商超中随意选购、浏览等,这种便捷、选择性广泛的条件,也促使消费者走进商超中体验生活的慢节奏以及舒适感。
很多人逛超市可以目标是某一件商品,但结账时却总会多出很多预料之外的物品,这就是逛超市的乐趣。大部分年轻消费者对于逛超市并不一定是为了满足对某一种物品的需求,但是“逛”这一过程反而是大多数人对于生活的需求,因此商超的营收除了消费者的明确需求,可能还有一部分来自消费者的“闲逛”产生的消费。
同样的,集合店恰恰满足消费者对闲逛的需求,据相关数据显示,客人在店停留平均时间达到30分钟左右,并且消费者认为逛超市更能体会到消费的乐趣。
在商超流量价值飙升的阶段,集合店的对标风口就瞄准了商超模式,想要从新场景中瓜分商超同属性的消费流量,QuestMobile数据显示,仅有2.8%的Z世代没有进行任何线上消费,有65.9%的Z世代在线上消费占比超过20%。想要在线下获取更多流量支撑,并不仅仅是来自用户的主动消费,而集合店的聚集属性,便成为新消费群体的消费新聚集地。
当然,消费的多元性就意味着集合店这个赛道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往往不是来自同为集合店的竞争者,反而是售卖同类商品的商超或者专卖店,毕竟相比同类集合店,模式的竞争让商品更具有竞争力。
03消费潜力的可塑性竞争激烈、市场规模以及潜力的客观,都在宣告集合店的风口来临。
如果我们从消费模式上去剖析集合店,那么现阶段生活节奏与消费习惯会互相影响甚至产生变化,Z世代也不会完全遵循线下消费的模式,只能当作消费场景的一种补充。因此集合店想要为扩大流量,必要的就是布局线上营销,才能进一步开拓线上引流的渠道。
其实线上消费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消费模式,集合店的线下形式更多的是一种体验,如果说这个模式的风口只是一时的,但是这个模式所带来的粉丝效应将会一直伴随集合店存在,未来发展线上线下都会具备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当代资本为什么会向集合店投融的重要原因。
那为什么集合店下的消费具备可塑性呢?
据艾媒网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达到62.9%的增长,为2638亿元,预计今年将升至3117.4亿元。生鲜电商翻倍、跨越式的增长正在吞噬消费时代里的慢节奏生活,人们也逐渐被普及的生鲜电商吸引,这是人们的消费选择也会随之产生变化。
大数据显示,仅2019年美妆市场旧达到了4777亿的规模,2020或许已经突破了5000亿市场规模,仍在不断增长的美妆行业给了资本市场有利可图的信号。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