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 机器人赛道炙手可热 。 据不完全统计 , 仅11月 , 机器人领域相关融资已经超17起 , 超亿元的融资项目超过两位数 。 在资本的疯狂追逐下 , 2021年机器人行业迎来新一轮爆发 , 大量一线投资机构密集扫描机器人赛道 , 新项目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
放到更长的时间线来看 , 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 , 年复合增长率约15% 。 2020年机器人产业的营业收入已经突破千亿元关口 。 其中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已经超过21万台 , 据工信部数据 , 制造业机器人的密度已经达到246台/万人 , 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1倍 。 在工业领域 , 机器代替人的进程开始从量变转为质变 , 在墨影科技创始人、CEO杨一鸣看来 , 未来机器人的大市场将在需要更高端、智能的深度应用场景中出现 。
工业机器人演进处于分水岭
“从2013年左右开始 , 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十分迅速 , 并且不断有企业家、学者提出‘某年是机器人元年’的观点 。 例如 , 很多人把2013年作为机器人发展元年 , 因为那年开始中国就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还有人把2021年当作机器人元年 , 因为疫情把大家对机器人的认知又推上了一个新高度 。 ”杨一鸣对《中国电子报》采访人员说 , “当前 , 技术、产业都在发展 , 工业机械臂、协作机器人、AGV、AMR、送餐机器人、防爆机器人等 , 产品在增多 , 规模在扩大 , 相对应 , 机器人深入的领域也在增多 , 包括3C、半导体、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 。 ”
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 , 中国的机器人产业仍存在着技术积累不足、产业基础薄弱、高端供给缺乏等问题 。 最近发布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就提出 , 到2025年 , 我国要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 。 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 , 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
如果从遥控机械手、主从机械手的诞生开始算起 , 机器人发展至今已经有70多年 。 分析机器人行业历史演进与未来发展 , 专家们认为从机器人能力看 , 可分为从L0到L5共6个阶段 , L0至L2阶段涵盖了所有现存机器人的状态 。 L3等级机器人将会成为机器人智能提升的一个分水岭 , 为未来L4、L5等级机器人实现打下基础 。
杨一鸣说 , 我们以历史为主线 , 以满足的功能作为重要角度来推断出新的趋势 。 1940年代 , 为了应对特殊场景(如核辐射) , 遥控机械手、主从机械手相继诞生 , 机器人智能水平极低 , 人们需要遥控操作 。 目前的医疗手术机器人、无人机等依然属于这一类 。
1954年左右 , 工业机器人概念提出 , 机器人智能等级相对有些提高 , 机器人能基于机械、简单的电子信号 , 实现重复性的单一固定动作 。 这也是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机器人品类之一 。
1966年前后 , 具备感知能力的移动机器人出现 , 它可以利用传感器测量环境信息 , 完成单一动作 。 近些年 , 移动机器人在工业、电商等领域大规模应用 。 市面上已落地L2级别机器场景中有场内物流、无人化智能仓储等 。 这类场景的特点是 , 当环境发生小幅变化时 , 机器人可以通过相应的传感器信号或预制算法完成既定、单一的动作 。
从2013年之后 , L3级柔性智能机器人得到了发展 。 杨一鸣认为 , 2022年 , 会是移动协作机器人元年 , L3级柔性智能机器人面世 , 同样具备感知能力 , 可以利用各种传感器测量环境信息 , 通过预设程序 , 进行识别、理解 , 并反馈预设动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