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李嘉诚”也“跑了”,18亿买房只是日常操作,凭什么?( 二 )
就像大腕里李诚儒说的那样:“建就得建最高档次的公寓” 。
为了这个项目 , 张松桥不仅提出了最早的社区概念 , 还专门组建了重庆第一家物业;给业主配备的都是中产味十足的高端设施 , 保龄球馆、商场、学校甚至银行 。 。 。
在刚从筒子楼里搬出来的重庆人民心里 , 加州花园就是高端大气的代名词 , 还成了重庆当时的标志性建筑 , 自然一炮而红 。
此后 , 张松桥相继开发了“加州城市花园”、“山顶道壹号”等多个地产项目 , 成了重庆第一个卖了100万平方米房子的人 , 赚了不少钱 。
手里钱的太多了 , 连他的副手林孝文都忍不住在采访里承认:“我们手上的资金充裕 , 融资问题不是我们主要考虑的因素 。 ”
只不过说归说 , 也不耽误公司上市 。
2006年底 , 张松桥将手里的中渝发展以33亿元的价格出售给了港股上市公司确利达 , 实现借壳上市 , 并更名为中渝置地 。
一直运气不错的张老板这笔买卖也没赔 , 刚上市没一年 , 重庆就成了直辖市 , 手头宽裕、又囤了不少地的中渝置地变身最大赢家 。
不仅土地储备从400万平方米涨到了1000多万平方米 , 张松桥的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 , 2007年还上了胡润房地产富豪榜 , 直接成了重庆首富 。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 , “重庆李嘉诚”的名号开始变得响亮 。
03
内地的生意蒸蒸日上 , 自然给了张松桥在香港一掷千金的底气 。
2004年 , 花了1.38亿港元买下了金庸曾经住过的山顶道1号屋地;2005年又花了4.3亿港元买下了山顶歌赋山道1号 , 转手卖掉就赚了1.2亿;
15年更不得了 , 直接把香港的一级历史建筑物何东花园买下来了 , 总价51亿港币 , 创下了香港豪宅交易的历史记录 , 光税费就有12个亿 。 。 。
在遍布豪宅的太平山顶 , 邻居都是香港的名流和地产大佬 , 和李嘉诚、郑裕彤、刘銮雄等比邻而居 , 不仅可以闲暇时一起打牌 , 还可以交流信息和感情 。
有人统计过 , 这几年张松桥在香港出手买的豪宅就有八处 , 总价超过百亿港币 。 房子太多了住不过来 , 连被小偷光顾了都不知道 , 还是尽职的小区物业替他报的警 。
幸亏中渝置地在内地的地产生意做的不错 , 不然早断粮了 。
除了投资豪宅之外 , 张松桥在香港还拥有九龙尖沙咀彩星中心、中环世纪广场等物业 , 还是中渝置地、渝太地产、港通控股及渝港国际4家港股上市公司的主席;还通过旗下公司拥有香港西区海底隧道37%经营权 , 香港隧道及高速公路有限公司37%股份 , 香港驾驶学院70%股份 , 香港快译通35%股份 , 从全香港人的交通出行中“收租” 。
手底下不光有一个叫Nexus Capital的私募基金 , 在位于香港的家族财富管理办公室的运作下 , 连古董收藏也掺了一 。 据之前腾讯《棱镜》的报道 , 他和妻子张朱秋慧跟香港拍卖圈和画家们都关系不浅 , 还经常出现在这些活动的赞助人名单上 。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 , 通过慈善和赞助等方式 , 张松桥和妻子在香港编织了一个庞大的上流社会关系网 , 自然算得上是消息灵通 。
04
等到了2013年的时候 , 风向有点变了 。
那几年 , 疯涨的房价和频频出现的地王把地产商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 钱没那么好赚了 。
2013年9月 , 国土资源部要求 , 稳定土地供应 , 平抑地价信号 , 供求紧张的城市务必做到年内不再出“地王” 。 这一年 , 恰好也是李嘉诚大肆抛售内地资产、开始进军英国的一年 。
李首富的“榜样”在前 , 他在内地的后辈也有样学样 。
从2013年开始 , 中渝置地预见到二线城市物业市场风险 , 决定自2014年起在内地实施“只出不进”战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