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 , 每个人的选择、注意力乃至谈话内容都可能成为商业平台大数据的一部分 。 平台搜集数据 , 当然是为了商业利益;而用户成为数据 , 却不一定是心甘情愿 。 大数据越是发达、越是用途广泛 , 个体的“反抗”就越是坚定、越是花样百出 。
有人为了避免被大数据锁定 , 不使用固定账号登录平台 , 尽量用“游客”权限浏览页面;但很快 , 这一招不灵了 , 于是一些人开始申请多个账号 , 或者区分自己在每个平台上的使用习惯 , 像经营人设一样经营账号 , 让平台只能“抓取”到自己给出的特定数据 。
如果社交媒体平台发现用户习惯点开某类内容 , 就会“投喂式”推送无数同类、低质内容 , 这无疑堵塞了正常获取信息的渠道 。 有人故意放着推荐内容不看 , 不断搜索、关注正规新闻平台 , 甚至每天都要搜索几条不同领域的资讯 , 只要长期坚持 , 就能让平台推送的内容变得丰富、均衡很多 。
【大数据下的“游击战”】还有人力图让大数据“为我所用” , 比如在电商平台购物时 , 先搜索某些商品关键词 , 多次浏览后退出;等到第二天再登录 , 就会发现首页推荐区域出现了很多比自行搜索结果更超值、划算的商品 。 如果是点外卖或者打车 , 最好也同时用两个平台 , 先点开一个 , 再点开另外一个 , 让两个平台互相“争宠” , 发优惠券或者打折 , 都比只开一个实惠得多 。
如此种种 , 不一而足 。 大数据就像是大军压境 , 想要反抗的网友不得不打起“游击战” 。 游击战的好处是机动灵活 , 打不垮捉不着 , 天长日久总能赢得一片小小的空间;坏处在于势单力孤 , 战斗力薄弱 , 对正面战场的军事形势作用有限 。 更何况 , 网友的“反抗” , 其中的坚定、执著与痛苦 , 非身在其中者难以体味 。
科技为人类服务 , 但究竟是为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 , 还是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这个问题才是引燃“战火”的关键 。
按照现有的商业平台对用户数据的收集与应用模式来看 , 能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往往是简单、刻板、粗暴的 , 而能为商业集团提供的服务则丰富、灵活乃至人性化得多了 。 放任科技成为商业集团牟利的工具和手段 , 不仅会让互联网失去部分用户 , 也可能导致人们走上主动放弃科技的未知道路 。
近年来 , 无论是互联网经济“国家队”的下场 , 还是对商业垄断行为的惩治 , 都得到了民众的拥护与支持 。 究竟对商业行为、科技研发的调控与管制到什么程度为宜?或许正可以用群众的态度来衡量——
如果能够有序、安心、便利地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美好生活 , 谁愿意绞尽脑汁、殚精竭虑地去打什么“游击战”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