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谁是中国房企最大地主?( 三 )
2019年 , 保利、华侨城、中国铁建等“国家队”拿地保持稳健;中骏、正荣、金辉、时代中国等企业拿地表现积极 , 拿地金额同比增速较快 。 中交地产、京投发展、新鸿基、长房集团、合生创展等企业表现亮眼 , 如京投发展今年在北京、无锡等多城市拿地 , 值得关注 。
2019年:万碧保利中融创
当房地产行业进入存量发展时代 , 房企全年拿地金额前五强“门槛”又重回千亿级 , 其中背靠国资大树的占了三强 。 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 , 2019年拿地金额前五强房企为万科、碧桂园、保利地产、中海地产、融创中国 , 拿地金额均超千亿元 。 这也是近四年来 , 房企全年拿地金额前五“门槛”第二次达到千亿级 。
细看最新出炉的“五虎上将” , 它们有的依靠大举并购 , 弯道超车“买”进了前五强 。 有的经历前几年的休养生息后 , 改弦更张加大土地储备 。 还有的积极布局非住宅土地 , 持续发力多元化战略 。 土地市场被视为房地产市场的“晴雨表” , 在以稳为主的大基调下 , 2019年房企拿地更趋理性 , 但强者恒强格局也在趋于稳定 。
上述五家公司共拿出6113亿元“屯粮” , 占2019年全年拿地金额前50名总额的27.3% 。 这一占比相较于2018年的25.99%上升了1.31% 。 具体来看 , 万科、碧桂园、保利地产优势再现 , 连续三年位列榜单前三 。 万科以1610亿元的拿地金额两度蝉联“拿地王” 。 碧桂园以1303亿元再次锁定第二位 。 保利地产以1166亿元连续三年稳居第三位 。
2017年、2018年均居第五的中海地产则再进一程 , 以1034亿元的拿地金额上升至第四位 。 拿地表现最激进的是融创中国 , 2019年拿地金额为1000亿元 , 同比增幅高达156.41% 。 作为并购王 , 除了招、拍、挂传统拿地方式外 , 融创中国在2019年延续了并购狂人风格 , 先后以67亿元收购新湖中宝项目、以153亿元收购环球世纪及时代环球51%股权 , 令业界侧目 。
2016年、2017年房企热衷于在三四线城市拿地 , 龙头房企也因此加大了拿地力度 。 经历了2017年的高峰之后 , 2018年是房地产调控收紧的一年 , 房企纷纷放缓拿地节奏 。 2019年 , 市场开始回归二线城市 , 而相较于三、四线城市 , 二线城市地价更高 , 拉开了企业之间的差距 , 融资成本较低、资金底气足的企业优势更大 , 拿地相对积极 。
上述五家房企中 , 除了融创中国因大举并购而带来了飞速增长的拿地规模之外 , 中海地产2019年的拿地金额较2018年也增长较快 , 增幅为36.05% 。 其次 , 万科和保利地产的拿地金额增幅分别为22.34%、16.48% 。 这一指标中 , 仅碧桂园的增幅为个位数 , 为8.22% 。
值得一提的是 , 作为总资产、营业收入、盈利、土地储备等核心指标都处于领先地位的龙头房企 , 中国恒大仍未放宽拿地计划 , 连续两年跌出拿地金额前十 。 相较于2016年、2017年拿地金额均突破千亿规模的大手笔 , 其2019年拿地金额仅保持了适度增长 , 从2018年的382亿元增长至437亿元 , 排名从21上升至17 。
早在2014年就已开始构筑物流版图的万科 , 如今已有两家物流公司 。 一家是万纬物流 , 目前已是中国总规模第二的物流地产商 。 另一家是收购的全球领先的现代物流设施服务商-普洛斯 。 2019年 , 继续做大物流板块的万科又新增23个物流地产项目 , 总建筑面积约161.88万平方米 , 合计支付权益价款32.07亿元 。
再如近年来大举进军文旅地产的融创中国 , 继2018年收购万达文旅城之后 , 2019年12月又斥巨资收购了环球世纪及时代环球51%股权 , 这一资产包除了包含住宅用地外 , 还有会展中心、乐园、商业、酒店等非宅项目 。 有一个指标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净负债率 。
净负债率是衡量房企真实负债压力和杠杆水平的指标之一 。 尤其对于拿地金额排名靠前的房企来说 , 在积极“屯粮”的同时 , 其杠杆率、风险承受力都备受市场关注 。 相较于2018年末 , 上述五家房企2019年年中的净负债率涨跌幅均保持在行业合理水平 。
即便是拿地金额增幅最高的融创中国 , 其净负债率从2018年末到2019年年中的增幅仅7.8% 。 而保利地产的净负债率总体而言较高 , 但也呈下降趋势 , 从2018年末的80.55%下降至2019年年中的76.64% 。 除了净负债率不高外 , 还有一个重要指标 , 给了“拿地五虎将”的霸气和底气 , 那就是超强的销售额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