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基于区块链技术产生 , 如同每个人的身份证一样 , 每一个NFT都是独一无二的 , 它们彼此之间无法简单互换 。 但国内的NFT与国外有所不同 。 在国内 , NFT基本都命名为数字藏品 , 其本身并不是独一无二 , 而是限量发售 。 有专家认为 , 从“独一无二”的特性来说 , “限量”发售的NFT并不具备“孤品”的特性 , 此外 , 只在国内部分平台上发售 , 具备“中心化”的特征 , 与国外NFT“去中心化”的特性完全不同 。
2022开年以来 , NFT频频夺人眼球 。 它的出现总与“高价”、“疯抢”挂钩 。
1月18日 , 在周杰伦生日当天 , 其与好友联合创办的潮牌宣布发售NFT项目幻想熊 , 限量1万个 , 不到一小时全部售出 , 总价超过6200万元人民币 。
文章图片
【周杰伦旗下幻象熊卖出6200万,再次引爆业界对NFT想象】
文章图片
1月12日 , 海外加密社区被一位印尼男子的每日自拍NFT系列刷屏 。 1月13日 , 随着热度持续上升 , 该系列NFT达到约合3000美元的地板价(即成交的最低价) 。
NFT是Non-Fungible Token的简称 , 中文译作“非同质化代币” , 它基于区块链技术产生 , 其最大的特点在于“非同质化” 。 如同每个人的身份证一样 , 每一个NFT都是独一无二的 , 它们彼此之间无法简单互换 。
这个看似只会流行于特定圈层的概念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里一度出圈 , 各式各样的东西皆可被铸造成NFT:乔布斯手写的“工作申请”、《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 , 微信/QQ头像、数字艺术作品、音乐、房产、诺贝尔奖论文等等 。 此外 , 国内外互联网巨头也相继入局NFT , 如阿里、腾讯、Facebook、eBay等 。
这个与区块链和加密货币技术相关的概念 , 在2021年里制造了一批“财富神话” 。 这些“财富神话”的背后 , 有许多问题值得深思 。 NFT在技术上有何独特之处?它究竟是潜力投资还是炒作泡沫?
“天价”画作、动图、表情包:解决数字艺术“痛点”的NFT
在NFT创造的“财富神话”中 , 屡次“天价”拍卖的数字艺术品总是备受关注 , 助推NFT持续出圈 。 2021年 , 世界上已有4位加密艺术家因其作品在NFT领域受到热捧而身价上亿 。
2021年3月11日 , 一名叫Beeple的数字艺术家创作的《每一天:前5000天》以6934万美元(约合4.5亿人民币)的价格拍出 。 他的另一段10秒钟动画作品 , 也拍出了660万美元的价格 。 2021年2月 , 一位名叫Chris Torres将自己的作品Nyan Cat彩虹猫gif做成NFT进行拍卖 , 售出了58万美元的价格 。
《每一天 , 前5000天》(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图片
此外 , 还有一些表情包的主角因NFT获得收益 。 一个紧握拳头的小男孩的表情包走红全网 , 其照片的拍摄者将它做成了NFT , 卖出大约3.5万美元 。 另一个爆火的“灾难女孩”表情包 ,也售出了50万美元的高价 , 收入归属照片中的女孩 。
这张照片的拍摄者将它做成了NFT 。
文章图片
“灾难女孩” 。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为何NFT概念的多次爆火 , 总与数字艺术“绑定”出现?
对此 ,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商业智能系教授张诚认为 , 过去 , 实体艺术很难伪造 , 知名艺术家的真迹需要通过物理手段才能鉴别 。 但图片、摄影、动画等数字艺术没有实体 , 通过复制粘贴即可轻松获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