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和小红书唐倘若拿下虎扑 , 真正价值是“直男社区”的品牌 , 以及兼具黏性和创作活力的PUGC用户 。 假如能够为我所用 , 两大社区在突破直男堡垒时就能够抢占一块核心阵地 。
A
B站和小红书分别拥有数亿MAU(月活跃用户)和数千万DAU(日活跃用户) , 且仍在增长中 。 同时 , 其核心用户画像分别是Z世代和城市女性 , 商业化看上去也要比文青、高知、直男之类的人群靠谱得多 。
但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的枯竭 , 以及社区规模的放大 , B站面临着用户增长放缓的难题 , 而小红书亟需改善用户性别结构 。
根据财报 , 2020年第二至第四季度 , B站的月均MAU增速分别为55%、54%和55% 。 这种高速增长既有疫情催生更多需求的因素 , 也有B站大力破圈的成果 。
但到了2021年 , B站的用户增长有所放缓 , 前三季度月均MAU增速分别为30%、38%和35% , 相比上一年收缩20个百分点 。
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 , B站MAU已达2.67亿 。 再加上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 互联网视频内容的非常规需求减弱 , B站想要重新拉高增速并不容易 。
B站此前制定了“2023年前4亿MAU”的目标 。 如今所剩时间不足一年 , B站仍然面临约1个亿的MAU缺口 , 必须尽快找到新的用户金矿 。
相比之下 , 小红书的用户体量相对小一些 , 增长仍然很快 。 小红书官方数据称 , 2020年6月其MAU超过1亿 , 2021年11月达到2亿 , 一年半翻了一番 。

文章图片
图4/8
不过 , 男女失衡一直困扰着小红书 。 它由跨境购物指南演变而来 , 自带“种草”基因 , 女性用户和美妆、生活类内容长期占主导地位 。 这种氛围塑造了小红书的社区气质 , 也影响了外界的观感 ,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男性用户的融入 。
B站和小红书已经意识到了问题 , 并尝试从多个维度上做出改变 。
其中 , B站做出了刷屏短片《后浪》 , 何冰的演讲看似是在拥抱年轻人 , 骨子里则是在营造居高临下的“爹味” , 以迎合中年人的情绪 。

文章图片
图5/8
去年底的B站跨年晚会 , 也越来越向地方台春晚靠拢 , 二次元浓度稀薄了很多 , 日语歌曲则被薛之谦、周深、凤凰传奇们取代 , 甚至加入了德云社的相声 。
小红书大幅扩充内容矩阵 , 美食、数码、运动等品类是重点包装对象 。 它的最新广告片除了选择了当红艺人刘昊然外 , 还请来了滑雪名将谷爱凌 。 艾弗森、马布里、周琦等篮球明星也纷纷受邀入驻 。
过去两三年间 , 两大社区四面出击 , 《后浪》、尹正焖菜之类的爆款也做了不少 。 但从运营数据来看 , 战术层面的胜利 , 尚未带来战略层面的成功 。
公开数据显示 , 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 , B站的35岁以下月活用户占比超86%;小红书并未公布男女用户占比的变化 , 但外界普遍预计女性仍占70%甚至更高 。 这种用户结构显然会对两家公司的收入形成拖累 。
B站游戏业务近几个季度增速下滑 , 与新增用户的年龄偏小、消费能力偏低存在关联 。 小红书女性用户占比过高 , 限制了广告主的选择余地;而互联网广告整体低迷 , 也加大了小红书获取广告收入的难度 。
祭出效果更明显的“杀招” , 挖掘更具变现潜力的圈外人群 , 对B站和小红书的重要性开始凸显 。 历来不受国内互联网公司待见的直男 , 是时候走进中国两大社区视野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