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咖啡大战之下,谁能打败瑞幸?( 三 )


有消费者曾经这样形容2021年精品咖啡大战的场面 , 在北京国贸地区华贸写字楼上班的白领 , 只需要走到楼下的商业街 , 50米之内即可以看到不低于5家精品咖啡品牌 。 以至于那段时间内 , 行业内人士会说 , “精品咖啡品牌太多了 , 白领已经不够分了 。 ”
所谓精品咖啡 , 与瑞幸还是有着些许差别的 。 根据美国精品咖啡协会的定义 , 精品咖啡除了特定品种和产地 , 还包括加工、运输方式、公认的萃取标准等 , 除此之外 , 业内对精品咖啡的定义标准还包括香气、风味等方面的综合评判 , 要求杯测分数达到80分以上 。
过去 , 销售精品咖啡的主要是小众独立咖啡店 , 但在资本入局后 , 精品咖啡逐渐向连锁店模式发展 , 在2017至2021年 , 多家精品咖啡品牌拿到融资 , 开始迅速扩张 。
早在2012年 , 精品咖啡店Seasaw就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门店 , 但直到2017年 , 咖啡成为新消费领域风口 , Seasaw才拿到4500万元的A轮融资 。 2021年7月22日 , Seasaw完成A+轮融资 , 喜茶入股成为新股东 , 尽管喜茶仅持有5%股份 , 但这仍然被业内视为新兴茶饮与咖啡优势互补、共享资源的开始 。
2018年 , 除了已经拿到第一笔融资、开始扩张的Seasaw之外 , 另一家精品咖啡Manner也在当年拿到了8000万元的A轮融资 。 Manner创始人韩玉龙是一名资深咖啡师 , 他创业的愿景 , 同样是做一个中国的咖啡品牌 。
【精品咖啡大战之下,谁能打败瑞幸?】Manner同样主打小店模式 , 销售小杯咖啡 , 产品定价区间在20元左右 , 除了购物中心外 , Manner在上海大量入驻写字楼 , 周末不营业 , 主要为白领提供服务 , 同时采取联名、设计周边产品等方式进行营销 , 推出了简约精致的咖啡杯及其他周边产品 , 广受白领女性群体欢迎 。
仅四年之内 , Manner已经从小而美的独立咖啡馆发展成几百家门店的连锁品牌 。 2020年12月到2021年5月 , Manner接连获得融资 , H Capital、淡马锡、龙珠资本进场 , 其投后估值更是达到了28亿美元 。
2021年7月 , 一个名叫“不眠海”的品牌悄然布局进全国100余家便利蜂门店内 , 这是便利蜂旗下新推出的精品咖啡品牌 。 尽管不眠海菜单上的茶饮占比57% , 略高于咖啡 , 但它仍以手冲咖啡、精品咖啡作为招牌 , 定价区间设在10-25元范围内 。
不眠海同样注重研发和线上点单 , 迅速推出新品 , 同时 , 不眠海与便利蜂门店紧密结合 , 既不需要外界投资 , 又可以支持消费者一站购物 , 这是其他咖啡店不具备的优势 。
品牌创始最初三个月 , 不眠海就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杭州开出了258家门店 , 2021年 , 便利蜂提出了在华南市场全面铺开不眠海 , 将门店拓展到1500家的目标 。
实际上 , 到2021年中时 , 人们发现Manner的单店价值已经超1亿元 , 相当于3家星巴克 。 这样疯狂的价格让买不进的资本开始冷静 , 他们回过头来继续审视瑞幸 , 却发现从财务表现上 , 后者依旧值得被投资 。
2021年4月15日 , 瑞幸再次拿到老股东大钲资本、愉悦资本投资 , 总计2.5亿美元 。 尽管金额与瑞幸过往得到的融资相比不算太大 , 但瑞幸能拿到这笔融资 , 充分说明 , 资本市场仍看好瑞幸的规模、用户粘性和经营状况 。 与目前只覆盖几个一二线城市的Seasaw和Manner比起来 , 已经在各大一二线城市全面铺开的瑞幸 , 显然可以讲出更大规模的故事 。
热潮褪去之后
实际上 , 到2021年末时 , 越来越多的资本就反应了过来 , 许多估值过高的新消费品牌在下半年并没有交出好的业绩成绩单 , 新消费风口猛然哑火了 , 资本也迅速撤离了这一赛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