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咖啡大战之下,谁能打败瑞幸?


精品咖啡大战之下,谁能打败瑞幸?

文章图片
图1/1

_原题是:谁能打败瑞幸?
在造假风波两年之后 , 瑞幸没有倒下 。 2021年8月 , 瑞幸宣布从5月开始实现了集团整体盈利 , 提前完成年度目标 。 仅在2021年上半年 , 其就推出了50多款新产品 , 甚至把奶茶配方和咖啡融合在一起 , 做“奶茶化咖啡” 。 新消费风口哑火的当下 , 它展现出了更多韧性 。 然而 , 竞争还没有停止 , 精品咖啡大战之下 , 谁还能打败瑞幸?
撰文/魏一宁编辑/董雨晴
2022年开年之初 , 瑞幸又两度登上热搜 。
一次是因为被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炮轰 , 称其新品“花魁dirty”有垄断精品咖啡豆之嫌 。 1月5日这天下午 , 李国庆在微博上写道 , “瑞幸推花魁 , 老李很生气!今天就要替全国喝手冲精品的朋友 , 公开DISS一下瑞幸 , 你一个卖大众咖啡的 , 少动点‘垄断’精品豆的坏心思!”
但这不妨碍瑞幸的花魁新品大火 , 几天之后 , 瑞幸官方就发出了一条消息称 , 花魁卖得太好了 。 1月11日 , 瑞幸表示花魁部分城市和门店售罄——刚刚进入精品咖啡市场的瑞幸 , 又打造了一个“爆款” 。
另一次是在1月20日 , 有媒体报道称 , 知情人士透露瑞幸正在研究重返纳斯达克上市 , 最快可能在今年年底进行 。 对此 , 瑞幸咖啡倒是很快发表回应称报道不实 。
对刚刚度过造假风波、债务重组不顺、国内诉讼悬而未决的瑞幸来说 , 重回二级市场也的确不太现实 , 瑞幸唯一能做的 , 是在国内市场先实现正常经营 , 在咖啡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活下去 。
造假风波两周年
在造假风波两年之后 , 瑞幸没有倒下 。
2020年1月 , 美国知名沽空机构浑水公司发布报告 , 指控瑞幸夸大门店销量、夸大广告支出掩盖单店亏损的事实 。 2020年6月29日 , 瑞幸停牌进行退市备案 。 截至美国时间2020年6月26日收盘 , 瑞幸咖啡的股价定格在了1.38美元/股 , 市值仅剩3.47亿美元 , 而巅峰时期它的股价一度达到了51.38美元/股 。
当时 , 许多人预测 , 瑞幸将面临破产清算的局面 。
在瑞幸退市的同时 , 管理层开始大换血 , 曾在神州租车担任陆正耀助理的郭谨一被任命为新任董事长兼CEO 。 瑞幸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了一系列自救措施:缩减开支 , 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
原本靠烧钱补贴和大手笔的广告营销 , 瑞幸得以在本土市场对垒星巴克 , 也成功虏获了中国消费者 。 但在造假风波后 , 瑞幸削减了大部分营销费用 , 缩减不必要的开支 。 据财报显示 , 2019年 , 瑞幸营销费用占比20.1% , 到2020年下降至13.2% , 2021年第一次半年报中 , 营销费用进一步下降到12.8% 。
在削减广告开支 , 放弃请大牌明星代言“小蓝杯”的同时 , 瑞幸在经营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调整:关停运营状况较差的门店 , 暂缓2020年初开启的无人零售战略 , 争取通过暂时性的收缩降低经营成本 。
瑞幸仍然坚持快取店为主的轻资产模式 , 即使鼎盛时期 , 单店面积超过120平方米的优享店也只有100多家 , 占比4.8% , 而20-60平方米的快取店占比92% 。 后者的优势是占地面积较小 , 大多数只有3名以内店员制作咖啡 。
无论是优享店还是快取店 , 瑞幸的服务都稍显吝啬:门店不设POS机 , 只能通过小程序下单 , 节省了负责点单收款的人力成本和POS机支出;面包类点心不提供加热 , 不需要购买烤箱 , 也让店员能把全部时间放在制作咖啡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