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去过银行网点了?近年来 , 不少人感觉到家门口的银行网点、ATM机在减少 。 银行网点里大多是老年人在排队、办理业务 , 很少看到年轻人的身影 。 网点“消亡论”“关停潮”的声音引起市场关注 。 是因为目前线上办理业务的途径太方便 , 还是另有原因?当前的银行网点面临哪些困难?作出了哪些调整?未来的路在何方?经济日报采访人员日前深入国有大行、城商行等银行物理网点展开调查 。
帮助客户存取款、办理理财……这些业务对于南京银行南京城西支行大堂的张睿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 这是他每天主要的工作内容 。
入职5年来 , 他的工作时间是从早晨8点半到下午5点 , 一天算下来平均接待约50位客户 , 其中70%是中老年人 , 办理的大多是存取款、存单和理财等业务 。 “已经很少在网点看到年轻人了!”张睿感慨 。
采访人员在银行网点调查发现 , 一方面是年轻人鲜少去 , 老年人热衷去;另一方面是柜台窗口压缩与裁撤合并部分网点 。 物理网点陷入尴尬局面的背后 , 究竟发生了什么?采访人员进入银行网点寻求答案 。
电子渠道分流是主因
哪些业务必须去银行物理网点办理呢?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目前大额现金支取、储蓄卡挂失补卡、打印银行流水明细等业务需要本人携带证件去网点办理 , 其他简单的业务在线上即可办理 。
近年来 , 电子渠道交易额快速增长 。 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量逐年增多 。 随着支付渠道变得多元 , 手机银行对线下客源大量分流 。 在北京市海淀区嘉豪国际商圈附近的城商行网点 , 采访人员与刚办完业务的张丽聊了起来 。 “90后”的张丽从事教育工作 , 读大学时还偶尔去网点 , “但是现在 , 差不多有两年没来网点了 。 这次因为要补充银行卡信息 , 需要在网点认证 , 才又跑了过来” 。
张丽说 , 自从她把开通网银功能的银行卡绑定微信、支付宝等后 , 用手机付款非常方便 , 很少去物理网点了 。 通过手机银行APP就可以实时查看余额、转账和工资等情况 , 甚至完全可以在线上购买理财 , 不用跑腿 , 非常省心 。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 , 由于国内信息技术发展、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与智能手机普及 , 投资理财、转账支付等金融业务线上化明显加速发展 。 尤其是青年群体偏好个性化、场景体验式金融服务需求 , 更愿意选择在线上处理金融业务 。
工商银行北京金融街智慧银行旗舰店业务负责人说 , 工行手机银行7.0版发布后 , 服务更便捷 。 通过手机银行即可使用查询账户余额、转账汇款、扫码取款等功能 , 为客户提供7×24小时的贴心智能服务 。
目前 , 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等大行 , 都在加速完善数字化平台建设 , 着力提升微信小程序、手机银行APP等线上业务效率 , 强化手机端在线申请贷款办理等“一站式”服务 。
此外 , 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推动了“非接触式”金融服务需求增长 , 银行纷纷加快线上金融产品创新及业务数字化升级 , 这些因素驱动着银行重新定位物理网点布局 。
适老化服务大有可为
在电子渠道没有畅通的年代 , 每个人的生活与银行物理网点联系紧密 。 如今 , 线上金融服务的出现给银行物理网点服务场景带来了巨大改变 。 许多城市去银行网点办理业务的人越来越少 , 柜台窗口也越开越少 , 但需要看到的是仍有很多老年人选择去窗口办业务 。
老年人选择物理网点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不会用手机银行 , 不放心自己的操作 。 年轻时没赶上数字化大潮 , 现在学起来很吃力 , 遇到问题一般就来网点向银行工作人员求助 。 二是钱拿在自己手里更安心 。 一部分老年人习惯使用存折 , 因为能看清楚每笔交易和余额 , 心里有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