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如今我们处在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 ,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讲深度学习的干货好文 。 读完这篇文章并好好实践 , 你就不会身处信息海啸之中却不知所措了 。
人们的深度学习能力
越来越稀缺
胡适的英语老师、民国时期自学成才的出版家王云五先生 , 在年轻的时候是这样自学英语写作的:
“找到一篇英文的名家佳作 , 熟读几次以后 , 把它翻译成中文 , 等过了一星期之后 , 再依据中文反过来翻译成英文 , 这个期间绝不查阅英语原文 。如此反复练习 , 王云五先生练就了扎实的英文功底 , 为日后的英语教学和出版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翻译后再与原文比对 , 找出自己翻译的错误和不够精良之处 。 ”
在那个科技、信息远不如今天发达的年代 , 有限的学习条件迫使人们静下心来转向这种深度学习 。
时间拨到百年之后 , 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巨变 。 人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和信息丰富时代 , 新奇有趣、轻简浓缩的知识随处可见 , 人们担忧的不再是无知识可学 , 而是学不完的知识 。
时至今日 , 恐怕很少有人能像王云五先生这样主动静下心来深度学习了 , 甚至很多人认为 , 现今时代的学习已经不必如此“费劲艰辛” 。
人们有太多的方式可以让自己轻松地获取知识 。 比如每天听一本书、参加牛人的线上课、订阅名家专栏或参加某某学习群……轻松高效 , 干货满满 , 只要自已持之以恒 , 就定能有所成就 。
可惜的是 , 这种认知注定是一个错觉 。 虽然科技和信息发生了巨变 , 但人类的学习机能并未随之快速变化 , 我们的大脑运作模式几乎和百年前一模一样 。
更坏的消息是 , “丰富的信息和多元的方式”在带来便捷的同时 , 也深深地损耗着人们“深度学习”的能力 , 并且这种倾向越来越明显 。
罗振宇曾提到这样一个事实:“用钞票和用微信、支付宝支付 , 有什么区别?”表面是更快更方便 , 实质上 , 用钞票支付 , 是在理性决策 。 用手机支付 , 是在冲动消费 。
购物 , 越来越不是理性的决策行为 , 用户用本能花钱 , 追求的是快感 。
种种迹象表明 , 快速、简便、轻松的方式使得人们低层次的“原始脑”功能进一步强化 , 高层次的“现代脑”功能则进一步弱化 。 而深度学习能力 , 几乎全部依赖高层次的“现代脑” 。
商家已经看清了这一点 , 于是想方设法推出各种代读、领读、听读的产品 , 让人们瞬间体验到轻松获取知识的快感 , 并且产生勤奋的感觉 。 而现实情况是:人们越学越焦虑、越学越浮躁 , 懂得很多道理 , 却依旧过不好现在 , 更别说一生了 。
我隐隐约约看到这个世界正朝着两极发展:
一小部分知识精英依旧直面核心困难 , 努力地深度钻研 , 生产内容 。 绝大部分信息受众享受轻度学习 , 消费内容 。 就像社会阶层逐渐固化一样 , 知识阶层也在逐渐固化 。
如果长期陷于错误的认知或习惯于轻度学习 , 一旦丧失深度学习能力 , 将很难打破知识阶层的限制 , 永远被困在认知低层 。 深度学习的能力 , 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 。
如果我们希望在时代潮流中占据一席之地 , 就应该抛弃轻松学习的幻想 , 锤炼深度学习能力 , 逆流而上 , 成为稀缺 , 否则人生之路势必越来越窄 。
什么是深度学习?
1946年 ,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提出了“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论 , 之后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也做了相同的实验 , 并发布了“学习金字塔”报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