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研发新型冲压发动机飞行试验成功】
文章图片
发动机点火(示意图)资料图片
【科技前沿】
本报北京1月24日电(采访人员邓晖通讯员李沫潼、李婧)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王兵教授团队24日进行了自主研发的新型发动机飞行演示试验 。 发动机在预定的高度和速度范围内成功点火、稳定工作 , 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 试验表明 , 我国已经掌握该新型发动机的自主研发与工程实现能力 。
据了解 , 在航空领域宽速域、跨空域飞行的发展趋势推动下 , 传统空天动力在性能提升方面 , 已经遇到理论极限与技术瓶颈 。 尽管早在20世纪50至60年代 , 国际上便提出了将自增压燃烧技术应用于动力系统的理念;但直至2011年前后 , 随着相关研究结果发表数量的增加 , 才逐渐引发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关注 。
王兵带领的喷雾燃烧与推进实验室团队 , 在多年研究火箭发动机燃烧不稳定性的基础上 , 敏锐地把握空天科技的领域前沿 , 在国内几乎空白、国际上借鉴不多的情况下 , 从零起步 , 构建新型热力学循环方式 , 自主研制新型冲压发动机 。 结合数值仿真与实验 , 实验室经过近十年的探索与尝试 , 克服触发难度高、可控性差、机理掌握和认知不充分等困难 , 解决发动机点火、宽当量宽流量调节、自主可控等关键问题 , 在机理研究、数值计算、结构设计、实验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 经过前期数值模拟、基础实验、地面试验等环节的严谨验证 , 飞行试验蓄势待发 。
上午11点30分 , 试验任务由“清航·大兴号”两级火箭助推执行 。 一级火箭分离后 , 二级火箭将任务段发动机推到预定高度和速度 。 发动机进气道实现高效吸气 , 供油系统将航空煤油雾化喷入燃烧室 , 点火系统顺利启动 , 燃烧室与发动机稳定工作 , 获得持续推力 , 发动机进气道实现高效吸气 , 供油系统将航空煤油雾化喷入燃烧室 , 发动机可靠点火 , 燃烧室与发动机均稳定工作 , 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
“通过此次飞行任务 , 我们获得了真实飞行条件下 , 工作环境参数变化对发动机燃烧室运行特性的影响 , 充分检验了发动机的真实工作特性 , 并验证现有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 为新技术走向工程化和产品化 , 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数据 , 积累真实的飞行经验 。 这一成果将进一步丰富我国航空宇航事业的图谱 , 在新型动力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 ”王兵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