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是魅族的好归宿吗?( 三 )
当未来的智能终端不再是一座座孤岛时 , 将智能终端的所有生态掌握在自己手中 , 形成智能生态闭环 , 是手机厂商和汽车厂商的共识 。 正因如此 , 才有了小米、华为入局造车;吉利跨界造手机 。 而手机 , 恰恰是汽车与万物互联的钥匙 。
放眼整个手机市场 , 跨界造手机并不乏先例 。 乐视贾跃亭、格力董明珠都曾高调尝试 。 更早之前 , 360创始人周鸿祎也开始向手机领域进军 , 其先后与华为、海尔达成合作且投资入股酷派后 , 推出了多种款式的手机产品 。
但最终的结果是 , 市场上已经很难见到这些手机的身影 , 手机市场份额仍由专业的手机厂商牢牢把握住 。
那么在寡头林立、竞争激烈的手机领域 , 吉利又要如何起家 , 并且能帮助魅族多少呢?
手机和汽车的一个共同点是 , 对于芯片“求贤若渴” 。 2016年 , 李书福创立了亿咖通科技 。 具体而言 , 亿咖通科技是一家汽车智能化科技公司 , 研发团队超过千人 。 去年9月 , 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 , 与亿咖通科技正式签署战略投资协议 , 向其注资5000万美元 , 相当于亿咖通科技总股份的1.51% 。

文章图片
图7/8
值得一提的是 , 亿咖通科技的CEO沈子瑜正是星纪时代的法定代表人 , 李书福均为大股东 。
从这点上看 , 吉利已经在芯片方面布局多年 。 尽管汽车芯片与手机芯片有所不同 , 但亿咖通科技在汽车芯片上设计、开发的经验 , 专利的积累 , 对于未来吉利在手机领域的进军将有所帮助 。
更关键的是 , 但凡是涉及成千上万个零件的行业 , 供应链和资金便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 像汽车制造一样 , 手机厂商对于资金、供应链的要求也很高 。 值得庆幸的是 , 相比于汽车 , 手机设计、代加工业很成熟 , 加之汽车电子和手机行业人脉有所重合 , 在汽车界有几十年经验的李书福攒局入场有一定优势 。
正如上文提到 , 芯片、供应链、资金等情况恰恰是魅族一直以来的“硬伤” , 也是手机厂商的命脉 。 如果此次“牵手”成功 , 吉利在这些领域的优势或许可以给魅族带来一线生机 。
同时 , 在手机人才引进方面 , 吉利动作也一直不断 。 这其中 , 星纪时代CEO王勇曾任中兴通讯副总裁 , 而星纪时代监事张亚东则曾担任中兴通讯小灵通手机产品线总经理、手机研发副总 。 小米前首席MIUI架构师汪文俊也在吉利宣布造手机的同一时间加入吉利 。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 , 有了芯片、资源、人才的支撑 , 吉利跨界造手机也并非坦途 。
如今 , 席卷全球科技行业的“缺芯潮”仍未退去 , 而能够拿到稳定芯片供应的只有巨头厂商 , 小厂几乎没有话语权 。 而无论是汽车、手机对于芯片的需求量都很大 , 如何保证持续稳定的芯片供应是吉利需要考虑的 。 此外 , 寻求手机的零部件供应 , 对于刚刚入局的吉利来说 , 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
更重要的是 , 从整个手机市场大环境来看 , 手机行业在经历了拓荒期、增长期后 , 已经到了存量时期 。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 , 2021年二季度 , 中国智能手机销量环比下滑了13% , 同比下滑了6%至7500万部 。 这也意味着 , 行业进入成熟期后竞争格局已经稳定 , 竞争也只属于头部玩家 , 大多数的选手都处于边缘化的位置 。
不同于汽车 , 手机属于快消品 。 换句话说 , 手机更新换代速度很快 。 长期深耕汽车的吉利 , 如何转变身份 , 适应手机市场的打法和生存法则 , 也需要一段时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