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是魅族的好归宿吗?( 四 )
还需要明白的是 , 吉利看中的高端手机市场又被看作是手机行业的“珠穆朗玛峰” , 即便是小米、OV这些专业手机厂商冲击高端市场都谈不上成功 , 更不用说吉利这个手机界的“小学生”了 。
目前来看 , 在品牌效应占据绝大话语权的手机市场 , 留给吉利这种新玩家的空间已经不多 , 吉利能给魅族带来的希望也比较有限 。
吉利与魅族牵手 , 意在报团取暖?
这场收购的消息传出 , 并不让人意外 。
一面是在手机市场几乎没有声量的魅族 , 另一面是高举猛打进入手机市场的吉利 。 这两个在此前看似没有交集的企业 , 这一次因为手机站到了一起 。
虽然双方尚未对此事做出官方回应 , 外界更关心的则是如果吉利成功收购魅族 , 两者是否成为了彼此互补的对象 。 毕竟 , 在生意战场上 , 双方各取所需 , 互利共赢 , 是主要的目的 。
对于魅族而言 , 尝试过多种路径自救后 , 都没什么起色 。 尽管阿里曾向魅族注资 , 但这场合作也在2017年不欢而散 。 阿里在魅族董事会上提出要撤资 , 而魅族的系统则在一次升级中 , 全部将YunOS更换成了Android 。 在那之后 , 魅族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后盾” , 这也让魅族失去了资源和资金的优势 。
如今 , 辗转之后的魅族选择背靠吉利这颗大树 , 引入吉利的资源和资金 , 不失为明智之举 。 毕竟想要逆风翻盘 , 资源和资金都是手机厂商们需要的 。
除此之外 , 管理团队决定了一个企业发展的方向 。 此前 , 魅族经历了高管离职、裁员、内讧等管理内耗问题 , 也让魅族无暇顾及产品的发展 。 而让有着几十年经营经验的吉利接盘 , 或能帮助解决魅族内部的管理问题 。
眼下 , 魅族走在了“卖与不卖”的十字路口 , 吉利也走在了“怎么做”的分岔路上 。
诸如小米、华为这类手机厂商下场造车 , 难度不小一样 , 吉利跨界造手机也面临着和新手一样的困难 。
毋庸置疑 , 作为一个跨界造手机的玩家 , 吉利最缺乏的便是造手机的经验 。 通常来讲 , 类比跨界造车 , 产品想要问世 , 一般有两条路可走 。 一种是寻找ODM(原始设计制造商)代工 , 另一种则是直接买下行业里原有的团队及品牌 。

文章图片
图8/8
对比来看 , 两种模式各有千秋 。 前者是最省力 , 最省钱的办法 , 只需要吉利把设计理念输出给ODM厂商;后者收购的方式则更为直接 , 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 有利于吉利手机长久的发展 。
摆在吉利眼前的是 , 吉利选择的是高端手机市场 , 这对产品的质量、性能以及团队的要求本身就高 , 所以花钱买时间 , 尽快在手机市场占据市场一席之地是吉利的第一目标 。 从这个逻辑上看 , 吉利选择收购魅族则是更为合适的选项 。
反观魅族 , 即便已经在手机市场掉队 , 但作为国内手机厂商的先行者 , 依然有着不小的价值 , 尤其是对吉利这种新玩家而言 。
暂且不说魅族还拥有一批“煤油” , 品牌力尚有“余温” , 魅族Flyme 系统的设计基因更是手机玩家看重的 。 据财经天下周刊报道 , 一位接近吉利手机的人士表示:“吉利看中魅族的是Flyme OS设计开发团队以及一些与人机交互通信相关的知识产权 。 ”
显而易见 , 收购魅族后 , 吉利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 不仅可以推进造手机的时间表 , 还可以反哺其本身的汽车业务 。 根据汽车业务的需要布局智能生态系统 , 加快吉利新能源转型的步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