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实测 | 10万次运行,探究AI技术融合为RPA火爆赛道带来的价值

机器之心原创
机器之心Pro

2018 年 , 随着国外 RPA 厂商 Uipath 的崛起 , 投资者看到 RPA 与 AI 结合的巨大潜力 , RPA 赛道迅速成为投资热点 , 中国也涌现出一批 RPA 创业公司 , 投资者、创业者纷纷入局 。 四年过去了 , 中国市场的 RPA 产品与 AI 技术结合的效果究竟如何?AI 技术对 RPA 产品升级换代有何贡献?机器之心联合多名业内资深技术专家共同完成业内 RPA 产品的首次深度评测 。
RPA , 全称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 。 该技术可按照事先设定的流程 , 控制计算机完成鼠标点击、数据处理、跨软件操作等任务 , 已广泛应用于金融、电商、运营商、政务、物流、制造等众多行业领域 , 在财务、税务、人力、内审、法务、风控、客服、运营、IT 等劳动密集型场景取得了非常好的降本增效成果 。 据 IDC(国际数据公司)统计预测 , 2018-2023 年全球 RPA 市场规模将持续上涨 ,2023 年达到 39 亿美元 。 而中国 RPA 市场规模则将以 64% 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至 10.2 亿美元 。
深度实测 | 10万次运行,探究AI技术融合为RPA火爆赛道带来的价值
文章图片

随着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新一轮 AI 技术升级并在越来越多领域内取得突破 , RPA 通过结合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cv) 等智能算法 , 在执行任务的复杂度、覆盖应用场景的广度也相应提升 。
业内普遍认为 , 随着 AI 以及 SaaS 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RPA 将从独立实现转向更广泛的嵌入数字流程模型 。 RPA+AI 的智能流程自动化被认为在下一个阶段将取代传统的业务流程外包 , 成为新型的业务流程外包形式 。
2018 年 , 随着国外 RPA 厂商 Uipath 的崛起 , 投资者看到 RPA 与 AI 结合的巨大潜力 , RPA 赛道迅速成为投资热点 , 中国也涌现出一批 RPA 创业公司 , 投资者、创业者纷纷入局 。 四年过去了 , 中国市场的 RPA 产品与 AI 技术结合的效果究竟如何?AI 技术对 RPA 产品升级换代有何贡献?机器之心联合多名业内资深技术专家共同完成业内 RPA 产品的首次深度评测 。
通过与众多业内专家的访谈及各行业 RPA 用户的深入交流 , 机器之心了解到 , 衡量一款 RPA 产品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 , 主要通过元素拾取(控制软件的能力)、稳定性、执行效率等 。 这是客户真正关注、看重并愿意为之付费的判断准则 。
然而我们发现 , 大部分厂商对自身产品与 AI 融合的效果描述主要围绕 “AI 概念” 组件数量、“支持场景”数量等相对表面的维度 , 缺少 AI 技术对 RPA 产品核心三要素的影响情况陈述 。 这样的描述没有严格的数据支撑 , 亦无法解答研究小组试图探索的灵魂问题 ——
RPA 厂商在采用 AI 技术后 , 其产品的核心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
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 , 机器之心研究小组与技术专家就当前 RPA 行业遇到的障碍进行了深度探讨 , 并在多位业内 RPA 技术专家的支持下 , 决定对主流 RPA 厂商的社区版产品进行一次实验型研究 , 基于实测数据探索当前 RPA 产品在采用 AI 技术后的实操表现 , 以期用更深度的视角解析 AI 技术与 RPA 结合的发展之路 。
建立评价指标
研究小组通过专家访谈 , 行业追踪等方法 , 汇总多方反馈 , 在相关 RPA 技术专家的协助下 , 设计了一套以客观角度衡量 RPA 三大核心能力的指标:界面控制能力要“准”、任务完成能力要“强”、软件运行效率要“快” , 得到以下评价方案 。
深度实测 | 10万次运行,探究AI技术融合为RPA火爆赛道带来的价值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