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华人科学家揭开蝙蝠回声定位之谜( 二 )



《自然》: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华人科学家揭开蝙蝠回声定位之谜

文章图片
图3/4

CT扫描结果显示 , 阴翼手亚目的内耳结构和其他哺乳类动物类似 , 其螺旋神经节外有一层起到保护作用的骨骼管壁(被称为罗森塔尔管壁) , 管壁上有密集的微小开孔 , 供神经纤维穿过、与听觉颅神经相连 。
然而 , 阳翼手亚目的结构则完全不同 , 它们的螺旋神经节呈开放式 , 周围不存在管壁结构 。 由于不再受骨骼管壁微孔数量和大小的限制 , 这些蝙蝠的内耳可以演化产生更大的神经节 , 可以包括更多神经元、更高的神经支配密度以及更密集而多变的神经纤维束 。

《自然》: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华人科学家揭开蝙蝠回声定位之谜

文章图片
图4/4

在内耳结构中的发现 , 或许还解释了阴翼手与阳翼手亚目物种多样性的差异 。 阳翼手亚目的物种数量是阴翼手亚目的5倍 , 觅食猎物方式和范围也更多样 。 研究团队推测 , 更大的神经节和更多的神经元帮助它们形成了特化的内耳结构以及更加多样化的调频回声定位 , 从而丰富了这些蝙蝠的演化繁荣和多样化 。
可以说 , 正是这些不同的回声定位方式 , 推动了蝙蝠在演化上的巨大成功 。 罗哲西教授表示:“蝙蝠动物的的回声定位行为功能好比是这些动物的‘语言 。 ’这两类蝙蝠就如同是说着不同的方言 。 但通过不同的途径 , 它们都通往了同一个目标 。 阳翼手亚目演变了很特出的神经节解剖结构 , 所以它们对自己的方言能有更精密的听觉 。 ”
参考资料:
<1> R 。Benjamin Sulser et al 。,Evolution of inner ear neuroanatomy of bats and implications for echolocation 。Nature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4335-z
<2> Bats use different inner ear structures to help navigate the world through sound 。Retrieved Jan 。26 ,2022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40788
<3> Microscopic inner ear structures reveal why major groups of bats echolocate differently 。Retrieved Jan 。26 ,2022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40785?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微信团队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