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宅安禪(三)( 三 )
中國文化有兩個主要的脈絡:一個是儒家 , 它是主流;一個是道家 , 就居于其次 。 中國禪是結合印度禪和中國文化之后才誕生的 , 所以禪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 如果我們從中國文化的角度去看 , 對禪的本質就更加容易理解 。 由于儒家強調“倫理” , 道家重視“自然” , 二者都有其宇宙觀;但是禪宗就似乎透過一種如前面所說的開悟和直觀 , 將這些因素同時放在一個生活實踐里面 , 尋求第一義的突破 。 這樣說來 , 禪宗也重視倫理 , 但是不會為倫理而生活 , 而是實現倫理 , 成為倫理的主人 。 禪當然本于自然 , 但禪的自然 , 不只是無為 , 而是在無為之中醒悟到人不是被造物 , 從而返回我們的本來面目 , 發現自己的究竟 , 甚至連自己也超越了 。 許多人認為 , 禪在于“蕩相遣執” , 而倫理是一種心靈行為的規范 , 它注定與禪宗所說的“無善無惡”和“無是無非”背道而馳 , 所以禪和儒家所謂的倫理大異其趣 。 其實 , 這種說法是不太對的 。 禪宗將倫理當作是一種見性的功夫 , 是達到明心見性的歷練過程 。 不錯 , 禪不要求一個人去為實踐某種道德格律而生活 , 而是從直觀之中去看人際的大倫 , 去祛除種種邪惡和虛妄 , 使一個人在許多愚迷之中解脫出來 , 獲得心靈的自由 , 返回清凈的法身 。 禪認為 , 如果為了善而去行善 , 或者使行為符合預定的準繩 , 那么自己就被法綁 , 而失去本真 。 所以《六祖壇經》說:“心是地 , 性是王 , 王居心地上 , 性在王在 , 性去王無 。 性在身心在 , 性去身心壞 。 ”當一個人的本性表現出來的時候 , 就無入而不自得 , 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 所以禪的倫理觀是“從性中作”四個字 , 而不是“向身外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