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大会表决结果是压倒性的:高达98.5%的公众股东投下赞成票 , 支持对公司章程的修订 。
总之这是一场各方间的漫长缠斗 , 个中细节略去不表 。 反正最终的结果是:2022年1月17日 , BVI法院认定大钲资本是最后的赢家 。
在判决书中 , 法官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一鸟在手 , 胜过多(二)鸟在林”(A bird in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 。 他的大意是 , 与其相信一个或许更优、不确定性却更强的方案 , 不如采信一个确定性更高的方案 。
最终 , 这部分“漂流”中的股份 , 被大钲资本以8.7631美元/ADS的价格拿下 。
对瑞幸咖啡来说 , 这是公司和前管理团队彻底切割的标志 。
为什么是大钲?
大钲资本是瑞幸咖啡最早的投资人 , 在瑞幸咖啡的A轮和B轮融资中都为领投方 , 在瑞幸咖啡IPO前共投资了1.8亿美元 。
作为瑞幸的长期股东 , 即便是在瑞幸遭遇造假风波后 , 大钲对公司业务本身的看好似乎没有动摇过 。
据接近瑞幸咖啡的人士透露 , 大钲资本曾派团队去瑞幸“驻场数月之久” , 协助公司量身定制翻转战略 , 对公司的门店布局、营销策略、产品策略、数字化体系等各个方面做了大范围调整 。
而更重要的是——有许多迹象表明 , 黎辉和陆正耀这对昔日的盟友 , 已经处在对立阵营 。 比如推动瑞幸独立调查的关键人物独立董事邵孝恒 , 曾与黎辉过从甚密 。
有市场声音认为 , 这表明大钲在董事会层面强力推动了独立调查 , 配合监管机构 , 并力主清算造假相关人员 , “和历史切割” 。
2020年7月 , 陆正耀的股份进入破产清算流程 , 大钲资本成为了公司投票权最高的机构股东 , 随即召集特别股东大会 , 把被陆正耀罢免的、主持独立调查的独董邵孝恒重新选回董事会 , 并大幅调整了瑞幸咖啡董事会结构 , 让独立董事占了董事会的大多数 。
2021年1月 , 瑞幸上演“逼宫大戏” 。 瑞幸咖啡24名中高管签署联名信列举董事长兼CEO郭谨一的种种“不端” , 要求罢免郭的职务并改组管理层 , 名单中几乎包括了瑞幸咖啡所有分公司领导 。 郭则第一时间反击 , 并发布全员信称 , 该举报是陆正耀指使:“举报信是在1月3日陆正耀、钱治亚等组织并主持起草 , 部分当事员工不明真相 , 被裹挟签字” 。
在这场风波中 , 大钲又和新管理团队站在了一起 。 而后的结果被认为是“彻底地清除了陆的残余势力” 。
2021年4月 , 当资本市场面向瑞幸还大门紧闭时 , 大钲资本就投资2.4亿美元认购了瑞幸的高级优先股 。 该笔融资主要用于瑞幸咖啡此前达成的海外债务重组计划 , 以及履行与美国证监会达成的和解协议 。 该笔投资也使大钲资本的投票权上升至45%左右 。
目前来看 , 瑞幸的各项改革措施也成果初显 。
最新发布的2021年三季报显示 , 扣除近8000万股权激励费用后 , 公司在Non GAAP口径下公司三季度净利润为5460万元 , 公司首次录得调整后的季度盈利 。 相比之下 , 公司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17.1亿元 。
开店方面 , 公司陆续关闭了运营状况不良的门店 , 而对于新开业的门店 , 选址上要求会严格一些 。 截至2021年9月30日 , 瑞幸咖啡一共拥有5671家门店 , 其中自营店有4206家 , 较上年同期的3952家 , 增长6.4%;加盟店达到1465家 , 较上年同期的879家 , 增长66.7% 。
关于未来的几种猜想
从被冷置到遭热抢 , 背后映射出的是瑞幸的复活之路 。
2020年6月29日 , 瑞幸咖啡在纳斯达克交易所停牌退市 , 在粉单市场交易时 , 开盘价为0.98美元 , 市值只有3.21亿美元 , 之后则震荡走高 , 2021年 , 曾创下17.79美元的高价 , 报价一度是之前的十余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