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咖啡行业的投资人向36氪表示 , 在咖啡这个“每年20%的增长还能增长10年”的高成长的赛道 , 已开出5671家门店的瑞幸是“绝对的头部玩家” 。 而另一家经常被拿来对比的 , 是同样在中国有5000多家门店的星巴克 , 其市值1300亿美元 。
不仅如此 , 瑞幸的产品创新能力和运营能力也得到市场的认可:不仅从早期的广撒网式的发放优惠券转向更加精准的社群营销 , 还推出多个爆款产品 。 根据瑞幸官方数据 , 去年 , 它的爆款SKU生椰拿铁创下了单月销量超1000万杯的纪录 , 进入秋季之后的新品丝绒拿铁 , 也在上市9天内爆卖270万杯 。
经营面的持续向好也引发市场的诸多猜测 。 1月20日 , 英国的《金融时报》透露瑞幸咖啡正在探索在美国纳斯达克重新上市的计划 , 最快可能将在今年年底 。 而后该消息被公司否认 。
通常来说 , 公司退市后大概有三种路径:破产清算 , 被巨头公司收购以及分拆重组再上市 。 退市后的瑞幸 , 既没有申请破产 , 也没有选择卖身 , 而是选择支付1.8亿美元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达成和解 。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瑞幸为历史问题“埋单”、重返美国资本市场的决心 。
在晚点 LatePost此前的报道中 , 有接近瑞幸股东的人士透露 , 现任瑞幸管理层超额完成了与资方的业绩对赌 , 约定回报是一定比例的股份 , 为明年再上市做准备 。
那瑞幸重返纳斯达克是否可行?
有业内人士告诉36氪 , 从粉单市场升入纳斯达克 , 大致需要满足净资产数量、流通股数量、股东数量、最低股价水准线等诸多标准 , 而三季度年报后的瑞幸已经“满足了基本要求” 。 这也吻合《金融时报》报道的预测 。
不过这里可能存在的一个问题是 , 即便美国资本市场的灵活度颇高 , 但考虑到“财务造假”对市场的恶劣影响 , 瑞幸重返纳斯达克之路还会很长 。 瑞幸必须和历史做更彻底的切割 。
或许这是为什么瑞幸这次要不遗余力、彻底让陆正耀出局的原因:就是为重返纳斯达克扫清最后的障碍 。
也有人猜测A股和港股的可能性 。 但36氪采访的一些投行人士表示 , 考虑到这两个市场监管的难度 , 和重返纳斯达克相比 , 是舍近求远、并不现实的选择 。
除此之外的另一个猜想是:随着大钲资本对瑞幸的投票权超过50% , 对瑞幸有绝对控制权的大钲资本是否会将其私有化?
一位分析人士告诉36氪 , 尽管这在理论上可行 , 但他认为如果这次股权收购没有完成 , 大钲资本或许有私有化的动力 , 逼退原管理层;但是随着股权收购的完成 , “大钲完全没有动力私有化 , 因为它作为PE投资人总是要退出的 , 即便是私有化了还是要上市的 , 而重返纳斯达克对瑞幸而言是离资本市场最近、最确定的一条通道 , 更何况这次和大钲一起投资的还有IDG和Ares , 他们也是奔着重回纳斯达克来的 。 ”所以他的结论是:瑞幸咖啡不会私有化 。
36氪就此向大钲资本求证 , 其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
而就在一周之前 , 陆正耀再次创业的预制菜项目“舌尖科技” , 公开表示已开了10家直营店 , 计划从2月底起以加盟模式高速扩张 。
【缠斗600天之后,大钲终于把陆正耀彻底请出了局】他看起来就像个毫发无伤的连续创业者 。 (来源:36氪)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