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外力 , 在“拆”中学
基于平日的观察 , 打开脑洞 , “我能做些什么”之后 , 就是“我要怎么做”了 。 尽管下定决心尝试走通研发产品的全流程 , 但如何迈出第一步 , 依旧是慕明星和团队成员们苦恼的 。
“作为大一新生 , 专业课刚刚开始 , 知识结构还停留在高中 。 我们想到的办法是 , 拆解类似产品 , 研究其产品结构加以学习利用 。 ”慕明星对采访人员说 , 他们的原型机原材料都是在网购平台和二手回收平台淘到的 , “我们回收了一个不锈钢桶作为内桶 , 拆解了一个旋转式脱水拖把 , 将其中的主传动转轴移植到了洗衣机上 , 用类似的原理进行工作;在拆解其余部分时 , 还意外发现主轴固定钢珠可起到与滚珠轴承相同的作用 , 大大减小阻力 , 让洗衣机运行起来不费劲儿 , 等等 。 ”
可是 , “理想很丰满 , 现实很骨感” 。 产品组装和试验期间 , 他们经历了空载测试时桶轴意外断裂、图纸和实际工具无法匹配制作等窘境 , 最终在学校iCenter实验室的不断测试中找到了解决方案 , “制图、切割、电焊等新技能都学会了” 。 在他们看来 , 尽管大一刚入学时缺乏专业知识 , 但“学会借助外力 , 不断试错 , 好的产品值得坚持去做” 。
丁恺睿和团队成员也有同样的经历 , “我们找到了iCenter的老师 , 希望获得帮助 。 比如 , 车把下方的两个齿轮就是有经验的老师建议优化的 , 我们通过3D打印技术补加了上去 , 结构上也更加稳定了” 。 车锁则是从网上购入常规车锁后 , 通过切割重组了新的车锁 。
高鸿志也坦言 , 和团队成员下决心研发沙漠治理机器人时 , “专业知识还不太会 , 需要一边学习一边推进项目” 。 在最初的设计中 , 考虑到当地种植条件 , 他们把水、营养剂、固体营养等做成树苗保护套 , 提供树苗前期生长必须的营养 , 机器人就可以背着“背篓” , 伸出机械臂抓取树苗进行种植 。
“从实际出发 , 机器人只负责种树有些‘浪费’ , 如果要替代人工种植 , 那就要渗透整个种植工作的全流程 。 比如让结束种树的机器人进行营养剂补充 , 定期浇水等 。 ”全新的机械结构、全新的技术 , 对于一群大学本科生来说 , 似乎“很难快速实现” 。 “靠我们当时的技术 , 只能让机器人傻傻地动起来 , 根本达不到期望目标 。 了解到飞桨平台上汇聚了很多成熟的深度学习和开源技术 , 即使我们是初学者 , 也可以使用平台上的开发套件 , 快速地把AI感知等技术加以应用 , 让我们的机器人变得更加智能” 。
高鸿志告诉采访人员 , 在进行沙漠植物识别功能设置时缺少实际数据 , 也没办法去沙漠收集 。 飞桨平台工作人员帮他们联系到了平台上在甘肃兰州的开发者 , 借助他们的数据完成了这项重要的AI识别功能 。 “目前 , 这款互联网机器人已经具备种树、养护、避障等功能 , 并有自己适配的控制系统、AI感知能力和云端数据监测系统” 。 他们前后经历了很多版本的更迭 , 研发了跑通各项功能的小型样机 , 参与各种创新创业大赛 , 希望能吸纳评委的建议继续完善 。 目前 , 团队已从最初的4个人发展到了几十人 , 高鸿志十分感慨 , “为了一件我们都认为很有意义的事情 , 我们一直在齐心协力地努力” 。
去年下半年 , 他们将小型样机等比例放大制成实际应用的测试机 , 在秦皇岛的沙地上开始了新阶段的测试和改进 。 他们的下一目标是希望机器人结构更加简洁、运行更加高效 , 程序上的路径规划更加合理 。
“何同学们”期待产品惠及大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