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半导体过会:缺芯潮下“车芯第一股”能否承担国产化重任?

采访人员/白昊天
编辑/徐超 校对/杨许丽
1月27日 , 国内晶圆体制造公司比亚迪半导体终于迎来了创业板首发过会 。
作为得到小米集团、红杉资本、上汽投资等诸多平台投资的企业 , 比亚迪半导体经历了拆分上市准备、快速融资、终止上市等一系列事件后 , 走上了正轨 。
作为汽车芯片第一股 , 比亚迪半导体具体主营哪些业务?企业财报中又展示了哪些机遇与挑战?在汽车业持续的缺芯潮下 , 比亚迪半导体能否抓住机遇成为汽车芯片国产化第一股?
新能源车热销与缺芯致营收大增 , 研发投入占比微降
招股书显示 , 比亚迪半导体成立于2004年 , 主营业务分为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 IC、智能传感器、光电半导体、制造与服务五大板块 。 公司计划本次发行股数在5000万股以内 , 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超10% , 募集资金用途将聚焦于投建功率半导体芯片关键技术研发项目、高性能MCU芯片设计及测试技术研发项目、高精度BMS芯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发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等方面 。
根据比亚迪半导体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 , 企业自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1-6月4个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分别达到了13.4亿元、10.96亿元、14.41亿元、12.35亿元 , 净利润达1.03亿元、0.85亿元、0.58亿元、1.84亿元 。 2018年-2020年较为波动 , 2021年上半年势头较好 。

比亚迪半导体过会:缺芯潮下“车芯第一股”能否承担国产化重任?

文章图片
图1/4

比亚迪半导体官方表示 , 最新一个报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有了较大增长 , 主要受下游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 , 带动公司车规级产品销售大幅增长 。 诸如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 IC板块的车规级 MCU、智能传感器板块的车载影像传感模块与电磁传感器等业务随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增长而放量增长 。

比亚迪半导体过会:缺芯潮下“车芯第一股”能否承担国产化重任?

文章图片
图2/4

此外 , 由于全球芯片供应紧张影响 , 下游家电、工业控制等客户为保证供应链安全 , 加大了对国产芯片厂商的采购力度 , 公司工业级功率半导体产品、工业级MCU芯片等收入大幅增长 。 此前 , 比亚迪半导体总经理陈刚也曾向贝壳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目前公司已在为家电等行业供应半导体 。
企业的总资产也从2018年的13.08亿元增加至2021年1-6月的45.25亿元 , 从侧面反映出比亚迪公司对于拓展半导体业务的支持;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上 , 企业4个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占比波动较小 , 分别为8.2%、8.87%、9.42%、7.86% 。
五大主营业务有喜有忧 , 晶圆制造产能利用率低
目前功率半导体是比亚迪半导体业务中的重要一环 , 其收入占比已达到38.07% , 高于其他四项 。 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1-6月 , 比亚迪半导体旗下功率半导体业务的营收分别为4.38亿元、2.97亿元、4.61亿元以及4.65亿元 , 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33.04%、27.7%、32.41%以及38.07% 。
机构数据显示 , 在IGBT领域 , 比亚迪半导体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在新能源乘用车电机驱动器厂商中全球排名第二 , 国内厂商中排名第一 , 市场占有率达19% , 仅次于英飞凌 。
【比亚迪半导体过会:缺芯潮下“车芯第一股”能否承担国产化重任?】企业方面介绍称 , 功率半导体产品主要包括 SiC 模块、IGBT 模块 , IPM、单管等 , 其直接与间接采购方有比亚迪汽车、小康汽车、宇通汽车、 福田汽车、瑞凌股份、北京时代、英威腾、蓝海华腾、汇川技术等公司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