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电商的蛋糕,豆瓣知乎也想吃( 二 )


【直播电商的蛋糕,豆瓣知乎也想吃】尽管连卖书都带着一股文人式的“清高范儿” , 但当豆瓣和直播挂钩时 , 仍引发了不少用户的吐槽 。 在得知豆瓣要上线直播时 , 有豆瓣用户留言说 , “如果豆瓣真的搞直播 , 我立马把豆瓣自动更新关掉”;还有用户对豆瓣直播的前景表示担忧 , 认为豆瓣做不好直播 , “这服务器动不动卡死怎么直播” , “日活这么低 , 直播给谁看啊?”
事实上 , 用户的这种忧虑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 早在2017年时 , 豆瓣就做了一系列同城活动直播 , 主题大多十分小众、文艺 , 例如“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意大利音乐家合奏团”等 , 都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 《财经天下》周刊注意到 , 豆瓣的最后一场同城直播还是在2017年8月 。 此次豆瓣重回直播赛道 , 会不会重蹈之前同城直播的覆辙 , 以及能否带来商业化变现 , 也难免引起用户们的担忧 。
但做直播 , 似乎已经是社区平台们的大势所趋 。
知乎早已对直播同样虎视眈眈 。 随着直播电商赛道升温 , 在2019年10月 , 知乎开通了直播功能 , 主播主要采用邀请制 , 并推出“好物推荐”功能 。 在知乎的直播间 , 用户可以通过“评论弹幕”、“提问”、“对谈”等功能与主播互动;如果用户通过卡片的第三方平台链接下单 , 创作者还可获得一定收益 。
2020年3月 , 知乎法律领域答主王瑞恩和《逐梦演艺圈》导演毕志飞在知乎进行了直播辩论 , 不仅登顶了知乎热搜 , 还一度引发用户之间的热议 。 在热度不断增加下 , 两人的第二场辩论直播也随后上线 。 在这之后 , 知乎直播又邀请了多个领域的专家 , 直播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样 , 有临床心理学博士讨论如何克服焦虑情绪、资深HR分享职场故事和攻略 , 还有教育博主分享考研和就业经验等 。
彼时 , 知乎对于直播的商业化落地还“犹抱琵琶半遮面” , 强调知乎直播和其他秀场、娱乐直播不同 , 定位是“知友们分享知识、经验、见解 , 与知友们讨论交流的工具” , “在直播的内容属性上会成为知乎原有内容的扩展和补充” 。
但不久后 , 知乎直播的商业化野心就暴露出来 。 2020年6月 , 知乎直播在原有的辩论、音乐会、手机发布会、游戏电竞基础上加入了带货功能 , 为带来有效订单量的创作者补贴现金 , 并对其流量进行扶持 。
在知乎直播诞生之初 , 外界不乏质疑声 。 和豆瓣一样 , 很多用户认为 , 娱乐性、商业性质的直播和知乎的社区氛围形成矛盾 , 会消解平台的严肃性、知识性和学术气息 。
有用户在知乎里留言说 , “请正视知乎的平台价值和类型 , 你要那些玩游戏和美女开通直播 , 不就跟抖音快手趋同了吗?那就自降身价过于市井了”;还有人表示 , “知乎视频已经很讨厌了 , 居然还出直播 , 时代真是变了 , 我就想上知乎看看文字” 。 还有用户认为 , 知乎不具有直播基因 , 并表示 , 知乎做直播的出发点是好的 , 但除去个别特定专业领域 , 一般答主无法维持高水准的持续性输出 , 如果直播内容变成旅游、舞蹈、吃播等方向 , 和知乎过去基于“专业”、“问题”的方向是偏离的 , 用户完全可以去专门类别的平台观看 。
在知乎大V陈思炜看来 , 知识型分享平台的属性和直播的输出形式天然就存在矛盾 。 如果用户是以学习心态去获取内容的话 , 就不会选直播;而有体系的课程和内容 , 用直播的方式即兴分享 , 不符合知乎的用户诉求 , 难以获得观众 。

直播电商的蛋糕,豆瓣知乎也想吃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