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测延期一天 , 企业微信是不是马上就会倒闭?官网延迟一天上线 , 客户是不是就马上跑到钉钉飞书那去?是不是非得让开发人员加这20多个小时的班 , 才能让这个版本满你们的意?你们做任务排期的时候 , 到底有没有考虑过手下人的死活?”
腾讯应届员工的一番“灵魂拷问” , 掀起轩然大波 。
互联网大厂加班早已不是新鲜事 , 应届生公然怒怼 , 释放出的一个讯号尤为重要: 大厂自以为根深蒂固的企业文化开始瓦解 , 996?这届年轻人不买单了 。
投奔还是逃离 , 围城里的大厂员工有话要说 。澎湃问吧邀请互联网从业者冰晶石 , 一起聊聊真实的大厂日常。
文章图片
高强度与高收入
@还真是第一次听说呢:怎么样能够称得上大厂?为什么在996被吐槽的时候 , 还有更多人去?之前字节调查员工的意见 , 有人竟然宁愿大小周而不是双休 , 也让人看不懂大厂员工到底在想什么……
冰晶石: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挺值得思考的 。 最基本的对“大厂”的理解 , 是人数和业务规模 。 如果一个公司的人数超过1000人 , 就可以认为是一个不小的规模;如果公司人数超过1万人 , 就可以认为是“大厂”了 。 这一点可以从各大招聘网站的“公司规模”的人数档位得到印证 。
业务规模可评估的角度就比较多 , 最简单和直接的 , 用户数量 。 如果一款APP用户数过亿 , 日活跃用户以千万计 , 那开发和运营这样产品的公司 , 规模也不至于太小 。 如今想要做到“影响生活” , 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
996被吐槽的时候 , 有没有“更多人”去 , 这个问题可能要依靠统计数据 。 个人的感受是 , 近两年比15~17年 , 大厂的热度高了比较多 。 之前会有许多学历比较好的应届生愿意加入创业公司和中小型公司 , 近年几乎是清一色地先去大厂试试看 。 不知道这和你的观察是否一致 。
我也认为 , 目前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加班状况是令人难过的 , 我自己也深受其苦 。 但仍然有不少人愿意加入 , 比较主要的原因有两点 , 第一是考虑到更好的平台对自己长期职业规划的帮助 , 平台的所有不良因素都可以被视为“短期代价”和“可克服的困难” , “忍忍就过去了”;第二是随着互联网市场环境的变化 , 创业型公司想要在某个赛道超越对手 , 甚至只是做出成绩让大厂收购 , 都需要比以往付出更多的努力 , 达成更快的速度 , 才有可能成功 , 这使得即便是创业型公司 , 规模体量不大的公司 , 也未必能给人平衡的生活 , 反而可能会加班更凶猛 。 所以996已经被默认为员工需要承受的一个条件 。 坦白说 , 这挺悲哀的 。
文章图片
2021年 , 浪潮集团挂加班标语引发热议 。
字节不想取消大小周的同学 , 想法不是不能理解 。 我试着解读一个最简单俗气的思路 , 姑且一看 。 大小周=每隔一周单休 , 因此每个月多2个工作日;每年多24个工作日 。 字节周末加班是双倍薪资 。 因此可以“粗略”认为依靠大小周 , 每年可以多获得2个月左右的薪资 。 假设某字节同学月薪1.5万 , 那么有大小周 , 他每年可以多拿3万 。 不香吗?
@披星戴月地吃哈密瓜:可以问问各职级对应的薪资吗?大厂到手的工资是不是真的如网上吹的那么夸张 , 属于职场薪资顶流吗?
冰晶石:薪资的具体金额是公司的保密信息 , 恕我不能透露 。 而且每个人的个人的薪资也可能根据负责的工作不同而大相径庭 , 尽管可能看起来都是“差不多”的员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