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店下沉到三四线,是前景广阔还是幻觉?( 二 )


“不要做得太专业”是冯舒雅在介绍其产品策略时多次提到的一句话 , 她甚至把这套标准应用在店里咖啡师培训和管理上 。 “我们选人首先是看性格 , 愿不愿意听话很重要 。 如果太有个性 , 坚持自我就不大会要 。 ”济宁和邹城各有一家海芋咖啡的加盟店 , 济宁的店铺快倒闭了 , 而邹城一天可以做到将近3000元的流水 。 除了豆子原因 , 冯舒雅认为 , 店主不根据当地消费者要求 , 比如不愿意放糖是济宁店经营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
冯舒雅对于下沉市场消费者的总结是有道理的 。 从幸运咖的菜单上也能看出 , 许多一线城市精品咖啡店很难看到的“反常识”手段都有出现 , 比如咖啡默认加糖 , 售卖奶茶、冰激凌等与咖啡根本无关的产品 。
相比之下 , 素外咖啡的产品更符合传统意义上精品咖啡店的标准 。 菜单更加精简 , 咖啡豆的专业度更高 , 提供手冲等 。 界面新闻选择周末下午三点左右走访了其中两家店 , 生意并不算好 。 门店面积大约在100-150平之间 , 但店里的客人大概只有两三位 。 几乎每一位走进来都可以熟稔地咖啡师打个招呼 , 看上去认识了很久那样 。
杨慧是其中一位常客 , 从事管理工作的她是这个城市里为数不多的白领人群 , 但喝咖啡也不是像大城市白领那样有提神的刚需 , 只是为了找个地方呆着 。 老板郭学博也非常清楚这一点 , 他说:“三四线城市基本没有白领 , 整体消费人群偏大 , 在30-45岁 。 这部分人喜欢找一个习惯的地方 。 ”

咖啡店下沉到三四线,是前景广阔还是幻觉?

文章图片
图4/8
杨慧是素外咖啡的常客(图片拍摄:韦香惠)
下沉市场的咖啡消费者主要有两部分人构成 , 一部分是有过大城市生活经验的小镇青年们 , 他们在返乡潮的影响下 , 从一线、新一线回到家乡发展 , 承担起了当地咖啡文化普及者的角色 。 另一部分是对咖啡馆感兴趣的人 , 对咖啡的要求并不高 , 主要是看中咖啡店的环境 。
不过 , 环境能够带来的有效盈利似乎很有限 。 郭学博介绍 , 素外咖啡卫国路店是走这样的风格 , 面积大 , 单品少 , 适合拍照 , 在小红书上有很高的人气 , 但是实际的营收却不理想 。 “他们来一次为了拍照 , 东西都很少点 。 ”郭学博认为 , 网红店的存在需要源源不断的新面孔 , 而三四线城市没有那么多新面孔 。 “像% Arabica、M stand这样的咖啡店如果开在唐山 , 肯定活不下去 。 ”
网红店的装修投资对独立店主也是一个考验 。 郭学博称 , 卫国路店的装修投资比别的店高出几十万 。 冯舒雅在海芋咖啡的装修上同样也花了很多心思 。 开店4年时间 , 大的装修风格改动有过三次 。 海芋咖啡主要面向曲阜的年轻人和宝妈 , 整体风格温馨 。 平均每位顾客坐在这里的时间都在2个小时以上 , 有人在这里办公 , 也有人在这里喝下午茶 。

咖啡店下沉到三四线,是前景广阔还是幻觉?

文章图片
图5/8
图片来源:海芋咖啡小红书
当客层未达到足够丰富 , 价格战在下沉市场就变得格外敏感 , “内卷”提前到来了 。 这条鲶鱼是蜜雪冰城旗下的幸运咖 。
幸运咖来到唐山 , 张维懵了 。 幸运咖价格表显示 , 现磨美式和轻乳拿铁、手捣冰柠咖仅5元一杯 , 最贵的云朵燕麦拿铁和加浓现磨拿铁也只要12元 。
价格低廉只是一部分 , 幸运咖的加盟店内装修也在升级 。 幸运咖的新门店从过去的红黑配色的门头改为现在的红白配色 , 店里四处张贴的品牌标识和海报也删减了不少 , 还安装了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 , 配上橘黄色的灯光 , 整体氛围从接地气的热闹变成了温馨和简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