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店下沉到三四线,是前景广阔还是幻觉?

采访人员 | 韦香惠编辑 | 许悦
6913家——这是上海所拥有的咖啡店的不完全统计数量 。 700多公里开外的山东曲阜 , 孔子的家乡 , 在2017年也有了第一家精品复合咖啡馆“海芋咖啡” , 主营咖啡和烘焙 。 临近春节 , 海芋咖啡的客人逐渐多起来——除了几个老客人 , 还有些是刚放假返乡的打工人或者学生党 。
关于咖啡的中国故事 , 着墨多在北上广深 。 然而除去一线城市和强省会城市 , 咖啡在下沉城市的面貌与前景 , 我们想一探究竟 。
通常认为 , 在没有咖啡饮用传统的中国 , 一个城市能培育出稳定、批量的咖啡消费者 , 离不开庞大的中产阶层、较大的日常工作强度、较为宽裕的可支配收入等等 。 但这只是咖啡“侵入”我们生活的第一阶段 , 纵观韩国和日本等东亚国家 , 伴随着城市化和商业社会改造 , 覆盖各个价格带的咖啡店逐渐丰富 。
中国似乎也来到了这一起点 。 独立精品咖啡店在四五线小城落地 , 而低价的连锁咖啡店也开出了规模 。
但剩下一个问题了:它们究竟能不能赚钱?

咖啡店下沉到三四线,是前景广阔还是幻觉?

文章图片
图1/8

在一众县城独立精品咖啡店中 , 海芋咖啡是成功的例子 , 它逐渐吸引到周边城市的咖啡爱好者前来打卡 , 并在济宁市和邹城市发展出两家加盟店 。

咖啡店下沉到三四线,是前景广阔还是幻觉?

文章图片
图2/8
海芋咖啡
但位于河北唐山的素外咖啡 , 似乎冷清许多 。 从装修风格和店内产品上 , 素外咖啡甚至要比海芋咖啡看上去更考究 , 即使放到北京、上海也不输阵 。
素外咖啡曾经也辉煌过 。 仅在唐山就有4家门店 , 在石家庄也有一家 。 创始人郭学博算得上资深咖啡店主 , 2010年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在校园开了第一家咖啡店 , 学美术专业的他把咖啡店和学校展厅相结合 。 毕业后 , 他留在唐山继续咖啡店创业 。 素外成为当地第一家精品咖啡店 。

咖啡店下沉到三四线,是前景广阔还是幻觉?

文章图片
图3/8
【咖啡店下沉到三四线,是前景广阔还是幻觉?】素外咖啡店面(受访者供图)
平安证券2021年底发布的报告指出 , 一二线城市咖啡渗透率已达到67% , 咖啡店正趋于饱和 。 下沉成了唯一获得高增长的办法 , 但对于大公司来说 , 这一趋势不是2021年才幡然醒悟的 。
2019年 , 星巴克已经宣布在未来几年内 , 这家中国咖啡的布道者将更多下沉到更多二、三线甚至是四线城市 。 瑞幸咖啡在2021年初发布的招募“新零售合作伙伴”计划 , 第一批开放的157个城市 , 基本都是三四线城市 。 而小镇青年们熟悉的一点点、Coco等新式茶饮品牌 , 也都增加了咖啡品类 。
在下沉市场早已深入人心的蜜雪冰城5年时间内孵化出同一路子的咖啡品牌——幸运咖 ,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 , 幸运咖目前有397家门店 , 75%开在三四五线城市 。
县城卖咖啡 , 市场教育是起点也可以说是最大的难点 。 冯舒雅对界面新闻坦言 , 刚开始她没打算赚钱 , 只是以情怀为主 。 “有喝咖啡习惯的人在曲阜乃至整个山东接受的人都不多 。 ”虽然店铺名字里有“咖啡”两个字 , 但她一度只把盈利的希望寄托在甜品蛋糕上 。
与大城市那些强调口感风味来吸引消费者的独立咖啡店不同 , 冯舒雅认为 , 小县城本身客流有限 , 留住客人的关键是顺着他们的消费习惯 。 “有人来我们店里要求包间和小勺 , 这也能理解 , 他们原先是在上岛咖啡喝的那拨人 。 ”冯舒雅的经营理念很随和 , 几乎所有顾客提的要求都会去尽力满足 , 包括喝美式要做成冰沙的 , 喝dirty问她要吸管的等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