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燃观察 , 在豆瓣、淘宝、微信群都存在“打折票价” , 并打出“春节档座位紧张 , 提前约定”、“6折起 , 需要单聊”、“全国各地电影票代购 , 每张便宜5-50元”等口号吸引消费者 。 这类电影打折票大多是中间商专门充值影院会员 , 一次充上两千元左右 , 获得会员折扣价 , 来赚取差价 。
而用户要购买代购票也很简单 , 只需要将猫眼、淘票票等购票平台的电影场次、座位信息发给代购 , 对方就会出具扫票二维码 。 双方集中在微信、淘宝等地交易 。
电影票代购小王对深燃说 , 万达、金逸、大地、卢米埃等各家影院的打折票他都有 。 近两年有越来越多的人来询价 。 不过他也提到 , 今年春节档因为票价上涨 , 打折票也提高了单价 。 单价上百的场次 , 他的售价在80-90元 , 能省二三十 , 但比平时的打折票也溢价了30元左右 。 因为春节需求大 , 他估算今年春节7天假 , 至少可以赚三千元 。
有市场就有买卖 , 问题是 , 当普通观众去电影院看电影都需要“寻低价”、“找黄牛”时 , 这衍生的一系列灰色产业链 , 对于影视行业 , 恐怕并不是好信号 。
涨价还能持续多久?
首先需要承认的是 , 涨价背后 , 的确有影院不可控制的客观原因 。
一个是影院需要面对越来越不可控的变化 。 疫情使观众观影行程变得不确定 。 一位院线经理反馈 , 他发现现在观众观影习惯已经被疫情影响 , “本来买了票 , 明天因为疫情来不了 , 就得退票了 。 ”
陶经理表示 , 疫情的反复 , 也让影院长期保持有20%的座位锁座不售卖 , 一个场次坐满已经不可能 。 而具体到影院来说 , 影片的类型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部分观众能接受票价上涨 , 比如 ,从时长来看 , 《水门桥》长达三小时 , 排一场《水门桥》可以排近两场《奇迹·笨小孩》 。 这时电影票价相对更高 , 也较为合理 。
而最重要的原因是 , 一位三线城市的影院经理对深燃说 , 影院的硬成本支出 , 决定了他们需要一直保持高压状态 , 而头部爆款影片往往会集中在节假日上映 。 以往正常排片 , 不会出现特别空的档期 , 但这在2021年快成了常态 。

文章图片
图5/5
来源 / 《四海》
这造成的影响是 , 影院往往更急功近利地想要抓住热门档期 。 陶经理表示 , 在淡季 , 他所在的影城有8个厅 , 一天看电影的人连50个人都不到 , 而到了春节 , 有上千人次 , 在这样的高需求涨幅下 , 在已知赚钱的情况下 , 肯定想赚更多一点 。 “以后万一不行 , 就不得不停业了 , 现在能多赚一点 , 以后还能多撑一点时间” 。
陶经理表示 , “现在一切都变得不可控 , 电影院是怕了 。 ”而提升票价是影院作为产业末端仅能掌控的地方 。
一位博纳的院线经理也表示 , “但凡有两个档期没有赚钱 , 电影院基本上就亏损 。 ”在他看来 , 现在疫情不稳定 , 一个热门档期至少要能够收回全年成本的三分之一 , 影院才有希望存活 。
提价是影院解决生存焦虑的唯一办法 。 为了能匹配上相应的高票价 , 影院也把眼光放到了服务上 。 一位影院经理介绍 , 部分影院会在原有的座椅上加上坐垫或者换成按摩椅 , 有的从大厅开始帮观众取票 , 帮擦眼镜、擦鞋等 。 不过 , 陶经理表示 , 观众不一定喜欢这类附带服务 , “他们选择看电影 , 最主要还是取决于观影内容 。 ”
票房越来越高企 , 眼下 , 有些观众已经不买账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