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手即不凡 。
要说慢工出细活这事儿 , 索尼还真是不遑多让 , 那种感觉就像它永远在做一盘隐藏“硬”菜 , 在端出来的那一刻才让人想起 , 呦呵 , 原来这人还有一块许久未擦的响亮招牌 。
其实说起主动降噪 , 现在好像是个能做耳机的牌子都要乱入一下 , 颇有点你来我往大家一起分杯羹的意思 , 搞得消费者以为主动降噪是谁都能搞出来的东西 , 其实做的好不好也就是一耳朵的事儿 。 犹记得当年 , 在AirPods Pro还不知道在哪打转 , 多数人也并不看好真无线主动降噪耳机的时候 ,索尼毅然决然推出第一代降噪豆的场景 , 尽管骂声称赞声对半 , 但你必须要承认 , 索尼铆足了劲对新技术的超前探索也确实令人惊叹 。 时隔多年 , 曾经的降噪豆也已经迭代到了WF-1000XM4 , 说是WF-1000XM4其实更应该叫三代降噪豆吧 , 不知道这种命名逻辑的规律 , 但我总觉得索尼的潜台词是“我就是想憋个大招” 。
文章图片
说实在的 , 在AirPods Pro和Bose QC Earbuds相继推出后 , 索尼WF-1000XM4(以下简称WF-1000XM4)的确算得上姗姗来迟 , 但相比自家 WF-1000XM3 , 索尼WF-1000XM , 小巧的充电盒确实更讨人喜欢 。 在整体缩小40%后 , WF-1000XM4的充电盒已经可以单手掌握 。
文章图片
有趣的是 , 尽管缩小了体积 , 但我仍不会有充电焦虑 , 因为索尼的革新还体现在快充和无线充电上 , 它提供了TYPE-C接口 , 做到充电五分钟 , 续航一小时 。 耳机盒磨砂触感很不错 , 不会像钢琴烤漆一样满盒指纹 。 耳机本体是同样材质 , 其实现在真无线耳机在盒内拿取方式都差不多 , 只是WF-1000XM4这种腔体相比AirPods更好放置 , 起码可以盲放 , 不会放反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耳机上方的触控区域十分好用 , WF-1000XM4也延续了下来 , 触摸手势操作逻辑也十分简单 。 长按两侧五秒可以开启蓝牙模式和手机配对 , 轻点左耳可以开启降噪、关闭降噪、打开通透模式拾取环境音 , 这些都有语音提醒 。 不过第一次使用WF-1000XM4时并不支持开盖即连 , 还是需要用手机或者APP进行蓝牙连接配对 , 但只要完成这一次 , 之后就是开盖秒连 。
文章图片
虽然WF-1000XM4腔体略突出 , 但是对日常使用的影响并不大 。
在研究APP时 , 我发现索尼为WF-1000XM4加入了一个有意思的模块 , 智能免摘 , 据说是利用了骨传导传感器 。 简而言之就是张嘴说话就可以打开通透模式 , 比如在不摘取耳机的前提下和同事朋友进行对话时 , 耳机自动识别到我在交谈就会停止播放 。 这种黑科技的加入 , 也确实让WF-1000XM4的产品力变得更贴合实际场景 , 比如我可以去超市或者卖场跟店员轻松对话 , 完全不需要取下耳机 。
文章图片
主动降噪是活动价后不到两千元的WF-1000XM4的杀手锏 , 单是这一点就可以打得对手毫无还手之力 , 没错我是说 , 对手 。 虽然有些言论声称WF-1000XM4的降噪曲线较为平庸 , 但凭耳朵收货后还是认为WF-1000XM4的降噪水平已近我满意 。 而且 , WF-1000XM4搞定了主动降噪耳机中最令人诟病的风噪问题 , 也就是一旦遇到较大的风声 , 就会直轰耳朵的底噪 。 WF-1000XM4的拾音麦克风在优化后减少了风声被放大 , 这有点类似自适应抗风噪?使用的这几天刚好碰到一个大风天 , 我人虽然被风刮的面目狰狞 , 但在这种极端天气下风噪声的削弱还是能让我完整听首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