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如此简单的区分 , 其实是有违 LTPO 的初衷 , 它影响了高刷屏的体验 , 丧失了高刷的优势 。 刷 B 站挑选视频的时候我也要 120Hz , 而在桌面停留不动时 , 系统应该主动降频 , 尽可能的省电 。
文章图片
▲
B 站全局限制 60Hz 可不行 , 只打开视频的时候才限制 60Hz 才好
而 LTPO 2.0 其实就是完善算法 , 通盘考虑 , 减少屏幕降频之后带来的「卡顿」 。 如此说来 , 所谓的 2.0 应该叫 LTPO 完整版更为合适 。
2.0 疗效堪忧?
从各个厂商的反馈论坛里 , 似乎依然没能完美的解决「卡顿」的问题 。
同时 , 2.0 归于算法之后 , 厂商们也有了更及时的响应 , 简单来说就是 OTA 的数量频率明显加快 。
文章图片
▲
一向稳定著称的 ColorOS , 前后也更新了四版固件
以 iQOO 9 Pro、真我 GT2 Pro 和一加 10 Pro 来看 , 也就上市 20 多天的时间 , 已经连续推送了不止一轮的修复包 , 「优化动态刷新策略」算是最常见的话术 。
仅仅以各厂商机型内置的「开发者选项」中的显示刷新率来参考的话 , 相对去年的 LTPO 技术 , 可变档位增多 , 不再仅限于 30Hz、60Hz、90Hz、120Hz , 其中也衍生了更多的档位 , 精细化的对应到不同的预设场景之中 。
文章图片
▲
多档位 , 可变速 , 已经是 LTPO 2.0 的共识
甚至 , 小米 12 Pro 上也有了类似 iPhone 13 Pro 系列上的「滑动变速」 , 并且与 iOS 类似也需要软件生态来协同完成变速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意思了 。
而一加则提出了「无需软件适配」的硬件层级 LTPO 机制 , 刨除视频、看书等等一系列的固定场景外 , 一加利用了低延迟芯片来追踪手指的「触控」 , 当检测到手持操作后 , 屏幕回弹到 120Hz 高刷 。
文章图片
▲
一加 10 Pro 屏幕的变速更为迅速. 图片来自:一加
iQOO 9 Pro 在 LTPO 2.0 上的描述就很「本分」 , 但也提及了「无级变速」和根据使用状态摒弃无用的刷新次数 。
从手指滑动菜单到结束 , 它们都有着几档的变速(120Hz-10Hz) 。 打开输入法敲击 , 也能看到刷新率从 10Hz 激发到 120Hz 。
但在第三方 App 中 , 便能看出很多端倪 , 在支付宝中 , 切换到次级页面 , iQOO 与小米都会被软件策略控制在 60Hz , 卡顿肉眼可见 。 而一加却依然有着 120Hz 的刷新率 , 而我换成有更多余额的账号时也有着相同的表现 。
文章图片
仅从 LTPO 2.0 的适配效果来说 , 一加 10 Pro 的确要更胜一筹 。
当我把这个测试结果告诉使用一加 10 Pro 的同事时 , 他也重新设置回了智能刷新率选项 , 但他依然很担心影响续航水平 。
文章图片
对于 LTPO 2.0 最终的疗效 , 我也只能说在流畅度上 , 一加做得最好 。 至于对续航的影响 , 很像薛定谔的猫 , 可能很难以直观的视角得出极大的拉升了续航水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