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如何训练这种技能呢?这个我觉得不是天赋 , 而是后天可以培养的 , 关键在于抽时间做一些需要费脑反复思考的工作 。 比如说看明白维基百科上一个抽象概念 , 看懂一个数学定理或者一篇技术文章 , 完成一个需要比较复杂算法的小程序 , 认真下一盘棋 , 看个长贴思考中心思想 , 或者写一篇思路清晰的长博客 , 都是可以的 。 确信做完一件事情之后 , 休息一下 , 作为奖励 。 像这篇博客 , 本来是没有的 , 但是早上起来突然有想法了 , 马上捧起电脑 , 花了两小时写完改完分享给大家 , 任务完成, 我爽 , 读者也爽 , 皆大欢喜 。
当然 , 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太复杂 。 今天突然心血来潮 , 要去弄懂张益唐大牛关于素数间距的证明 , 或者要写一个比谷歌更牛的搜索引擎 , 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 并且这样的失败只会给自己负面的印象 , 影响继续向前的动力 。 比较好的办法 , 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循序渐进 。 如果问题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 , 就自问卡在哪里了 , 比如说忘记数学公式怎么推了 , 或者某个概念不太明白 , 那下一次解决问题的时候 , 就把目标定得低一点 , 把公式推完概念弄懂就好 。 完成了一个目标 , 再考虑下一个 。 做研究也是一样 , 只是对于问题定义和任务分解 , 需要更高段的技巧 , 和永不放弃的 耐心 。
时间久了 , 当思考成了习惯 , 做事自然就会专注 , 做事专注加上循序渐进 , 正反馈就来得快 , 看见了自己的点滴进步 , 自信也就渐渐上来了 。 然后就会明白 , 别人在做什么 , 别人如何成功 , 其实和自己的内心平衡没有关系 。 各人情况迥异 , 沉浸在比较的虚荣和痛苦中是没有意义的 , 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 , 于是负面情绪就会变 少 , 人也就会活得更自在一点 。 这些 , 是全神贯注对于个人修养的长期效用 。
现在有些人帖子太长就不愿意看 , 分析事物只愿意付诸情感 , 时间长了 , 思考能力是一定会下降的 。 不去分析做事的哪步出了问题 , 只感叹自己老了不行了 , 结果该放弃的放弃 , 不该放弃的也放弃了 , 分明学了二三十年 , 终于有了学识和经验 , 精力能力还没有退化 , 却要做退休养老的打算了 , 岂不是太可惜了么?
叁
除了要专心之外 , 做研究 , 有两个坎要过 , 一个平衡要把握 。
其一 , 读别人文章是坎 。 读文章初时觉得文献浩如烟海不可胜计 , 每年又新增几百上千的文章 , 每篇艰深莫测 , 看也看不完 , 更不用说追踪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 , 很有挫败感 。 但看多了 , 就发现翻来覆去原来套路就这么些 , 新文章再出来 , 大概看个半小时或一小时就能领会其精神 , 这样 , 第一个坎就过了 。
这其中的要义 , 是要多思多想 , 积极地归纳总结 。 我见过同学每天熬夜看一箱一箱的文章 , 但却不善此道 , 叫他说出这些文章的主线是什么 , 他却被各种细节所迷惑 , 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 这样辛苦是辛苦了 , 却事倍功半 , 要是处于这种状态 , 那就是要糟糕 , 得停止继续看下去 , 回头好好想想了 。
其二 , 做创新研究是坎 。 做研究一开始随意创新好像天地广阔 , 各种新思路层出不穷 , 一会一个想法 。 但是等到深入下去 , 就会发现自己做的和前人工作并无太大不同 , 这里走一步 , 做过了 , 那里走一步 , 也做过了 , 回头走一步好像没有前人工作 , 效果却不好 , 气急败坏之下贸然投文 , 篇篇被拒 , 就像是孙悟空自以为神通广大 , 却怎么样也逃不过如来的五指山 。 这时才知道自己渺小 , 同行们个个牛逼 , 挫败感顿生 。 借用《棋魂》里近藤光对佐为说的话:“以前看不到你的剑锋在哪 , 所以下棋时无知无畏;现在看到你的剑锋了 , 于是畏首畏尾 , 不敢出招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