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份报告中 , 该机构首先将矛头对准了FF在去年1月公布的大笔订单量 。 他们认为FF宣称的这些订单量是虚假的 , 因为通过调查发现FF所宣称的这些订单中有78%的订单都来自于同一家公司 , 而这家公司很有可能是FF旗下的子公司 。
这就意味着 , FF公布的订单中很大部分都来自于“左手倒右手”的把戏 , 而不是来自于真实的消费者 。
其次 , 该机构还在做空报告中表示 , FF已经废弃了五个工厂 , 其中包括承诺要在美国加州的North Las Vegas 和 Vallejo建立的厂房 , 以及在中国德庆、珠海及广州的工厂 。
FF曾在上市招股书中写到 , 旗下的汉福德工厂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工 , 并预计在7个月内完成FF 91的量产 。 但通过该机构的走访 , 招股书中的这家工厂一片寂静 , 丝毫没有开工的迹象 。
除了工厂因素之外 , J Capital Research还从技术方面论证了FF无法交付这样大量的订单 。
在他们看来 , 由于零部件耐用性和供应商方面的问题 , 很难实现FF 91的大规模量产 , “基本没有供应链厂商会接FF的业务”J Capital Research援引一位FF内部高管如是说道 。
而在零部件方面 , 主要是针对于动力电池方面 , J Capital Research曾采访了FF内部的两位前高管 , 他们均表示FF 91搭载的动力电池存在会泄露、甚至是爆炸的风险 。
针对这些机构的质疑 , 贾跃亭很快在社交平台上回应道“冷饭热炒、无稽之谈”;FF官方随后也发表声明称 , 面对质疑FF特地成立了一个独立董事组成的特别委员会 , 来调查有关做空机构披露不准确的指控 , 这正是前文所提到的独立特别调查委员会 。
现在来看 , 通过独立特别调查委员会的调查 ,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此前J Capital Research等做空机构的质疑是没有证据的 , 但与此同时 , 也“自曝”证明了FF此前公布的订单量存在夸大嫌疑 。
除此之外 , 贾跃亭在FF内部的话语权也成为了此轮质疑的焦点 。
2 FF姓不姓“贾”?
“贾跃亭在FF上市后对公司管理的参与比很多股东显得更为重要 。 ”
独立特别调查委员会在发布的调查报告中这样描述着贾跃亭在FF内部的话语权 。 在他们看来 , 公众及投资人很有可能低估了贾跃亭对于FF的参与程度 , 尤其是在贾跃亭辞去FF的CEO之后 。
2019年9月 , FF在其官网、官微和官方公众号同步发布了一条消息 , 宣布任命前“宝马i8之父”毕福康为FF全球CEO , FF创始人贾跃亭会辞去原全球CEO职务 , 转任CPUO一职 。
彼时FF官方透露 , 毕福康担任FF公司全球CEO职位后 , 会全面带领FF核心团队实现战略目标 , 持续打造行业领先的技术及产品 , 并重点推动正在进行的融资活动 。
而对于贾跃亭 , 会交出对FF的控制权 , 转而负责互联网生态系统战略的整体落实 , 领导人工智能、产品定义、用户获取、用户体验和用户运营等相关工作 。
到了2020年7月 , 贾跃亭在其个人微博中发布了一份名为《打工创业、重启人生、带着我的致歉、感恩和承诺》的博文 , 其内容主要是宣布其个人破产重组案最终完成 , 他无需承担29.6亿美元的债务 , 所有债务会装进FF股权的信托基金中 。
就此 , 在业内看来贾跃亭之所以此前会辞去FF的CEO一职 , 主要是为了达到个人破产的目的 。
对于这点猜测 , 贾跃亭表示 , “我之所以会放弃一切 , 只为把FF做成 , 尽快彻底偿还余下的担保债务 , 实现变革汽车产业的梦想 。 ”
殊不知 , 这之后贾跃亭依然通过不同的方式操控着FF 。
据FF提交的招股书显示 , 上市后的FF会组建董事会 , 并且董事会成员会有9个席位 。 对于董事会成员的任命FF管理层委员会进行参与 , 这一委员会可以指定其中的4位董事 , 再加上FF的CEO须为董事会成员 , 因此FF管理层委员会能指定的董事成员实际上就是5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