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又撒了两个大谎,谁还敢买FF?( 四 )


但在业内看来 , FF要完成这一目标 , 并不容易 。 尽管FF上市后还未交出其第一份财报 , 但在去年12月的一场投资者电话会上 , FF官方称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三个月内 , 预计第三季度亏损增至约1.43亿美元 , 净亏损则增至约2.8亿美元 。
此外 , FF官方还表示 , 预计截至2021年9月30日 , 公司累计亏损约28亿美元 , 预计在可见的未来将继续产生重大的经营亏损 , 约在2024年可实现盈利和正现金流 。
按照FF统计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其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约为6.67亿美元 , 这些剩余的资金可以保证FF 91在今年7月上市 。 但FF也预计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总负债约为3.54亿美元 。
再加上随着劳动力成本、电池及芯片等原材料价格的增长 , 以及关税和供应链限制等其他宏观经济挑战 , FF 91项目上会增加一定的成本 。 抵去负债和增加的成本 , FF的资金储备或许并不多 。
FF也预估道 , 要实现FF 81和FF 71两款车型的研发 , 还将需要约15亿美元的额外资金 。
除了缺钱之外 , 要实现FF 91的全球大规模交付 , 中国市场也是FF不能丢失的市场 。
去年11月底 , FF相关负责人在回应公司财报延期的提问时表示 , 公司除了正在全力以赴实现FF 91量产 , 还在洽谈中国总部落地相关事宜 。 据了解 , 彼时FF的目标城市包含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 。
但几个月过去了 , FF中国总部的落地已然没了消息 。 在业内看来 , 或许是因为FF此前被做空机构质疑 , 再加上贾跃亭本人的信用在国内已经不剩多少 , 在国内建厂的可能性或许已经不大 。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 , 目前对于FF和贾跃亭的态度除了谨慎之外 , 更多是在思考FF是不是一个值得投资的标的 , 因为现阶段在投资人面前的造车项目已经有很多了 , 如果要投资肯定会选一个比FF经历简单些 , 看似风险小一点 , 或者合作方实力更大的项目 。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对连线出行这样表示 。
FF的信任危机已经很严重 , 资本市场也在用脚投票 。
截至2月8日收盘 , FF的股价为4.24美元/股 , 市值为13.75亿美元 。 相比于FF去年7月上市当日16.8美元/股的开盘价 , 已跌去了74.76%;市值方面 , 较上市当日的54亿美元 , 也已缩水了40多亿美元 。
而这样的不信任 , 目前已愈演愈烈 。
【贾跃亭又撒了两个大谎,谁还敢买FF?】浙江泽鼎律师事务所律师夏谨言告诉连线出行 , 由于FF是美国上市的企业 , 它是受当地法律约束的 。 像FF这样未如实披露信息或数据造假 , 将损害股东的权益 , 可能会违反美国当地的法律、行政法规 。
正因如此 , 据多家媒体报道 , 就在FF独立特别调查委员会发布调查报告后 , 曾为瑞幸股票投资者发起集体诉讼的Pomerantz Law Firm宣布将代表FF的投资者进行调查索赔 。 而此前已有多家律所对FF提起集体诉讼 。
随着本月FF“自曝”订单数据存在造假嫌疑和贾跃亭并未脱离对FF的控制等事实后 ,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认为 , 国内市场及投资人对FF的信任还会进一步降低 , 同时FF也会受到更加严格的审视 。
虽然现实已是如此 , 但FF的造车之路依然要走下去 , 因为只有真正造出车、卖出车 , 或许才能挽回一些公众及行业对其的信任 。 也只有这样 , 贾跃亭的“造车梦”才不会就此“窒息” 。
(本文头图来源于Faraday Future官微 。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