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又撒了两个大谎,谁还敢买FF?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周雄飞
来源:连线出行(ID:lianxianchuxing)
“新年新气象”这句话 , 对于贾跃亭和他创办的法拉第未来或许并不适用 。
就在众人欢度虎年春节的同时 , 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 , 以下简称FF)独立特别调查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报告 , 该报告称通过调查发现 , FF投资者发布的声明中存在某些与事实不一致的地方 , 以及公司治理和合规性方面存在某些弱点 。
其中 , 所谓“不一致”的地方主要有两处 , 一则为“此前FF曾宣布已有1.4万辆FF 91订单” , 但据调查发现“这一订单的数量可能具有误导性 , 因为这些订单中仅有几百单是付款的 , 其余都是没有付款的 。 ”
其二 , 该调查报告指出“低估了贾跃亭对FF的参与程度” 。 早在2019年 , 贾跃亭就宣布辞去FF的CEO职务 , 转任FF的CPUO(首席产品&用户体验官) 。 但据调查发现 , 贾跃亭在FF内部依然掌握着很强的话语权 。
需要注意的是 , 这一独立特别调查委员会是源于FF在去年10月被美国做空机构J Capital Research做空后 , 为了回应做空而特别成立的 。 就此 , 该独立特别调查委员会发布调查报告后 , 一度被业内视为FF的“自曝” 。
不过 , 这一独立特别调查委员会出具的调查报告中 , 也明确提到了“对于此前做空机构提交的做空报告中提到的指控 , 均未有证据可以证实” 。
虽然做空指控没有证据可以支持 , 但随着此次“自曝” , 很大可能会使贾跃亭和FF陷入更深的信任危机中 。 毕竟 , 这次“自曝”意味着贾跃亭和FF又向公众和行业撒了两个大谎 , 再加上此前所承诺的FF 91量产一再跳票、上市后的首份财报也接连推迟 。
在这样一系列的“失信”行为发生后 , 谁还敢信贾跃亭、谁还敢买FF?
1 被夸大的订单量
“我们已收到超过14000份FF 91车辆的预订 。 ”
去年7月 , FF在其上市招股书中对于FF 91的量产进一步做了描述 , 表示会在今年7月实现上市量产 , 并透露了彼时FF 91的预定情况 。 这一订单量的公布 , 一时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
再加上之后贾跃亭亲自乘坐FF 91参加上市仪式和首家FF线下体验店落户美国纽约曼哈顿街头 , 这些信息都被业内认为是FF 91量产的前兆 。
但未曾想到的是 , 就在半年后 , FF却通过独立特别调查委员会“自曝”订单量存在虚假嫌疑 。
在FF独立特别调查委员会向美国证券监督委员会提交的报告中 , 他们表示“此前FF在上市招股书中所宣称的“已收到超过14000份FF 91车辆的预订”可能具有误导性 , 因为这些预订中只有数百个已付款 , 而其他(总计14000个)未付款 。 ”
一位新能源车企销售告诉连线出行 , 能被视为真正的预订订单必须是已经完成支付定金的订单 , 没有付款无法算作一笔订单 。
其实 , 在这份调查报告发布前 , 已有一些做空机构对FF的订单量产生质疑 。
去年1月底 , 贾跃亭宣布FF会通过SPAC方式实现上市的同时 , 在发布招股书之前也率先透露了FF 91的订单情况 , 表示FF首款旗舰车型FF 91已获得超过 1.4 万辆订单 。
但很快 , 这就遭到了做空机构Hindenburg的质疑 , 该机构表示通过调查可以认为FF所声明的订单量是伪造的 。 对于这一质疑 , FF并未做出任何回应 , 不过在这之后FF在公开场合再也没有提到与订单量相关的信息 。
这之后 , FF的上市计划继续进行 , 并在去年7月初完成了上市 。 但就在FF上市三个月后 , 又一做空机构盯上了FF 。
去年10月初 , 做空机构J Capital Research发布了一份关于FF的做空报告 , 并在这份长达28页的报告首页提出了一个观点——“我们不认为FF公司能卖出哪怕一辆车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