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刘尚君
电视、手机、户外大屏 , 甚至国家大剧院 , 都可以观看冬奥比赛 。 观赛场景的多元 , 是5G、8K、云转播等新技术在制作与转播领域的深度运用 , 也创下了冬奥赛事转播的多个第一 。
“云转播”是北京布局的科技冬奥三大重点产业之一 , 可实现转播设备云端化和人员服务远程化 。
1人、1台摄像机、搭配一个5G云转播背包和一台笔记本电脑 , 就可完成高山滑雪、单板U型池等冬奥项目的赛事转播 。 这样听起来非常轻松的“单兵作战”的转播方式 , 如今通过“5G+云转播”技术变成了现实 。
“云转播对传统的转播方式进行了革新 。 ”北京国际云转播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张鹏洲介绍 , 摄像师背上5G云转播背包在现场进行拍摄 , 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把信号传到云端 , 所有导、切制作均在云端完成 , 只要有网络 , 导播人员就能够利用笔记本在任何地点连入云端完成信号制作 , 实现多路转播切换 。
5G云转播背包约两斤重 , 大小如同一张A4纸 , 具有轻量化和高效率的特点 。 在冰球、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跳台滑雪等转播服务中 , 它表现出了极强的耐寒能力 。
文章图片
工作人员背着5G云转播背包进行拍摄 。
“背包首次采用石墨烯的包装材质 , 包在零下40度的环境下可连续使用6小时 , 基本能保障一场大型的赛事直播 。 ”张鹏洲说 。
多视角观看是“云转播”平台的另一个特点 。 在手机端 , 观众可以任意切换、旋转多机位或环绕机位提供的视频信息 , 找到喜欢的视角以及最佳追随位置进行观看 。
本届冬奥会 , 8K直播为“科技奥运”增添了新的注解 。 据悉 , 北京冬奥会是全球首次规模化使用8K技术直播体育赛事活动 , 也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使用8K技术进行开幕式直播的赛事活动 。
2月4日晚 , 千名观众在国家大剧院通过8K直播观看了冬奥会开幕式 , “观众不能亲临现场 , 也能身临其境感受开幕式之美 。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王诚说 。
本次直播采用国内第一家面向终端用户的8K超高清电视频道作为信号源 , 运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AVS3编码技术 , 打通从电视台到国家大剧院的传输路径 , 通过25,000流明8K激光投影机和8K音频解嵌设备 , 实现高质量8K电视节目的传输与展示 , 不仅再度“刷新”了剧院8K直播的“记事簿” , 更是奥运史上首次面向公众的8K超高清剧院直播 。
近期 , 有不少观众在看电视时发现 , 北京卫视早间节目中的“冬奥赛事集锦”和“一起看冬奥”栏目的左下角 , 出现了手语播报员 。 这就是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支持研发的 , 为听障人士打造的“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 。
“它是我国首个超大规模智能信息模型和虚拟数字人技术 , 在冬奥期间为听障人士提供赛事新闻的专业手语翻译播报 , 提升他们的冬奥参与度 。 ”北京智谱AI高级副总裁左家平介绍 , 酷似真人的播报数字人在准确、智能、生动等方面填补了多项手语播报的技术空白 。
这背后是研发机构构建了国内最大规模、多模态手语语料库 。 鉴于当前国内缺少较完善的手语语料数据 , 研发人员在系统完成了《国家通用手语词典》中8214条通用手语的采集和录制后 , 还邀请了超过40余位聋人老师、手语专家进行手语文本转写和技术指导 , 经过200余位听障群体评测 , 最终构建了词汇及语句总规模超10万的、符合国家通用手语规范的国内最大规模多模态手语语料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