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新难阻下滑颓势,23岁QQ计划再起航

作者/吕倩
2月10日 , QQ就要23岁了 。
跨过23个年头 , QQ早已成为国内不可磨灭的社交应用代表 , 但不可磨灭不代表无法超越 。 如今QQ形象仍屹立不倒的 , 只有那个可爱的企鹅手办 , 代表着QQ、代表着腾讯 , 但企鹅背后QQ业务本身的增长速度 , 已经远远落后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节奏 。
谈到QQ目前面临的窘境 , 腾讯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虽然23岁在人类群里尚属于年轻人群 , 在作为国内社交产品年龄最大的应用 , 用“中年”形容QQ也不为过 , 仍能保持6亿的月活跃用户数基本面 , 已经是很难的了 。
从高光到黯淡
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三代创业者 , 马化腾在工作六年后 , 辞职下海 , 借鉴以色列人研发的ICQ , 将国产版QQ带入中国市场 。
1999年2月10日 , QQ第一代上线 , 彼时腾讯创始团队对QQ用户的极限值设定为10万人 , 他们当时还想不到 , 日后QQ会成长为月活最高过8亿的国民级应用 。
历经商业模式探索、因收费而招致用户声讨、门户通讯工具围剿、互联网泡沫破灭等波折 , 最终QQ仍一路高歌猛进 。 自2004年至2012年 , 伴随我国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 , QQ月活用户数经历高速增长阶段;2013年2016年 , QQ月活用户数基本盘较为稳定 , 但2016年也成为QQ月活用户数开始下滑的拐点 。
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 , 借助于QQ的导流 , 微信异军突起 , 狂飙突进 , 将腾讯社交彻底打入主流消费群体 。 与之相伴随的 , 是QQ用户的流失 。
2016年第二季度 , QQ月活用户数攀升至历史最高的8.99亿 , 此后震荡下行至今 。 腾讯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 , QQ移动终端月活账户数同比下滑7.1%至5.7亿 , 环比下滑2.9% 。
谈到QQ数据下滑 , 时任腾讯集团副总裁、担任QQ第五代带队人的梁柱表示 , “坦白讲 , 确实QQ用户向微信转移是存在的 , 这是客观事实 , 尤其是2020年有更明显的变化 。 ”梁柱说的 , 包括过年家长给小孩子用微信发红包 , 也包括后来小卖部买东西用到微信支付 。
梁柱表示 , “用户流失”这个话题在团队内部很少谈论到 , 但这个世界永远会存在微信无法满足的社交需求 , 这时如果没有QQ , 腾讯的社交护城河便会暴露 。 如今行业都去争夺年轻人 , 比如新增的上网人群 , QQ的目标转向了这部分 。
时任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腾讯社交网络事业群(SNG)掌门人 , 现任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的汤道生在当年为QQ确立了“年轻人”的目标群体与定位 , 他在2014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年轻用户一直是QQ团队非常关注的 , 因为他们对于个性化的诉求 , 对于朋友间那种紧密交流、频繁交流的诉求很强烈 。 腾讯在对年轻人需求的关注度一直都是非常高的 。
至于年轻人长大之后的分化与分流 , 汤道生表示 , 承接不同人群需要有不同的团队针对不同的场景、不同人群进行服务 。 像企业办公 , 腾讯有企业QQ团队 , 专门针对基于QQ原本打进企业办公市场的技术能力去延展 。 “到底我们怎么去既满足年轻人娱乐的需求 , 又能满足在工作人士的方便性 , 或者老年人的娱乐需求 , 我们会有不同的团队去挖掘 。 ”
但遗憾的是 , QQ的发展并未顺利承接住各个年龄段人群的需求 , 年轻人群定位也并未能止住QQ核心数据下滑的趋势 。 国金证券在一份调研其他公司的研报中分析称 , 对 Z 世代而言 , 除了对新游戏的高探索欲望外 , 其需求的重要特征是高社交性 , 80%的 Z 世代希望通过各类社交 APP 扩大社交圈 , 并且有 50%以上的 Z 世代人群认为微信和 QQ 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 年轻一代独特的社交需求催生了一系列复合型“内容+社区”平台的诞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