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罚的瑞幸能否重生

作者/刘晓忠
瑞幸财务造假事件给我们的启发是多维度的 , 尤其是在我们正在准备全市场推进注册制的当下 , 美国市场对瑞幸的处理 , 给我们更清晰地展示了美国这一弱有效市场的运行机理;同时 , 瑞幸财务造假也是资本无序扩张的一个经典案例 。
最近瑞幸咖啡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文件 , 这份文件为该公司与SEC达成和解协议的条件 , 即美国纽约南区联邦法院同意瑞幸咖啡与美国集体诉讼原告代表签署的1.875亿美元和解意向书的最终判决文件 。
瑞幸咖啡造假的代价是沉重的 , 仅美国 , 除了用1.875亿美元了结股东的集体诉讼 , 还需支付与美国SEC达成和解协议的1.8亿美元罚金 。 不过 , 不论是认缴SEC罚单 , 还是了结集体诉讼的和解金 , 都不算高 。 掰开来说 , 1.875亿美元的和解金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08亿美元 , 在两年半左右的时间与投资者达成和解协议 , 也是相对比较快的;如此明目张胆的财务造假 , 认罚1.8亿美元也是可接受的 。
瑞幸财务造假事件给我们的启发是多维度的 , 尤其是在我们正在准备全市场推进注册制的当下 , 美国市场对瑞幸的处理 , 给我们更清晰地展示了美国这一弱有效市场的运行机理;同时 , 瑞幸财务造假也是资本无序扩张的一个经典案例 。
市场自治与监管他律咬合力
美国资本市场属于典型的开放准入型市场 , 市场进出的门始终敞开 , IPO属于注册制 , 没有硬性约束条件 , 退出机制也比较开放 , 除了法定强制外 , 退出机制更多是市场自觉;监管主要集中在过程监管和行为监管上 。 市场主要是以自律自治为主 , 监管规范治理为辅 , 市场自律自治主要是以严丝合缝的集体诉讼制度、辩方举证制度以及争议和解制度为底座 , 这三大制度体系成为了市场自律自治的主要利器;然后就是SEC等监管部门的秩序护卫 。
从美国市场对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的处置逻辑和程序看 , 首先是财务造假引发的集体诉讼这一民事纠纷 , 随后是SEC的行政处罚程序甚至FBI等的刑事处罚程序 , 民事是基础 , 行政和刑事是防护 。
显然 , 美国资本市场可以用一句“人之初 , 性本善 , 性相近 , 习相远”的古诗来概括 , 即自由开放的市场 , 是以法律为市场自律自治提供防护型保障和透明性担保体系为保障:即以保密为例外、公开为原则的信息披露制度为市场自律自治提供透明性担保机制;同时通过集体诉讼、辩方举证及争议和解等三大制度 , 为市场提供防护型保障机制 。 基于形式和标准的注册制 , 其实就是假设公司来美股上市 , 都是诚实守信的 , 而设立市场自律自治制度和监管他律的制度 , 就是虽然公司来美股上市都是“性本善”的 , 但“性相近 , 习相远” , 诚实守信不通过市场自律自治和监管他律来规范很容易走偏 。
从美国市场的制度设计上看 , 市场自律自治的威慑力要远大于行政处罚 , 集体诉讼配置之辩方举证 , 相当于“我主张 , 你举证” , 无疑将极大地抬高违法成本 。 这种制度催生出的市场生态就是 , 有一批律师事务所和做空机构如秃鹫一样 , 专门盯着犯错误和涉嫌存在违法行为的上市公司 , 他们是市场的清道夫、啄木鸟 。
一般情况下 , 做空机构发布做空报告 , 向上市公司发出诘问 , 上市公司就需针对诘问回应 , 回应无法释疑 , 就容易引发投资者集体诉讼 , 集体诉讼一旦启动 , 上市公司就需辩方举证 , 这通常不仅耗时 , 而且耗力 , 所以上市公司大都会与投资者争取和解 , 和解一旦被法院采纳同意 , SEC的处罚也就纷至沓来 , 当然很多时候是集体诉讼和SEC处罚接近于同时启动 。 但是 , 两者的内涵则不同 , 集体诉讼是利益受损者对侵权人的诉讼 , SEC处罚等是就破坏市场秩序进行的行政诉讼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