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进冬奥 | 甲子光年

机器人进冬奥 | 甲子光年
文章图片
服务机器人总动员 。
作者 | 赵健
“Please wear a medical mask(请佩戴医用口罩) 。 ”
一声清脆的提示语从“笨小宝”的“嘴”中发出 。 刚想跟他打招呼的外国人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提示”惊呆了 , 回了一句“what?” 。
这是发生在北京冬奥会现场的一幕插曲 。 “笨小宝”是一名在现场负责移动测温和防疫监督的机器人 。 他通体大部分是白色 , 脖子上还“打着”领带 , 来回在现场走动 , 见到不戴口罩的“可疑人员”就会上前提醒 。
生活中机器人有很多 , 但能够主动上来打招呼 , 并像人类一样让你戴好口罩的机器人却不容易碰到 。 难怪连外国友人碰到都发出一声惊叹 。
作为一场“科技冬奥” , 除了防疫机器人外 , 北京冬奥会上还拥有炒菜机器人、送餐机器人、引导机器人、递送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等各类服务机器人 , 堪称一部现实中的《机器人总动员》 。 甚至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把冬奥会上的智慧餐厅形容为“就像一部科幻电影” 。
机器人概念的走红也让人们开始关注背后的机器人公司 , 很快就有投资者在投资互动平台询问某机器人公司是否与冬奥会有合作 , 热心程度可见一斑 。
过去几年 , 服务机器人一直是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 。 根据天眼查数据 ,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 , 服务机器人相关融资事件已发生113起 , 融资金额超440亿元 , 已远超往年的融资金额 。
借助本次冬奥会 , 服务机器人有望实现进一步破圈 。 「甲子光年」梳理了在冬奥会赛场上出现的10多类服务机器人及背后的机器人公司 , 来看下冬奥会的服务机器人生态 。
1.机器人大厨与天降美食 此次冬奥会的智慧餐厅面积达到5400平米 , 配备了120台制餐机器人 , 24小时待命 , 能同时容纳1700余人用餐 。 餐厅内的智能、自动餐饮设备 , 均由 碧桂园千玺机器人集团研发制造 。 千玺机器人集团作为碧桂园旗下全资子公司 , 成立于 2019 年 。
智慧餐厅的厨师为机器人大厨——汉堡机、煲仔饭机、智能炒锅 , 通过机械模块操控程序、火候 , 起锅、炒制、调味、装盘等环节自动完成 , 用料比例和烹煮时间都有严格的限制 。
机器人进冬奥 | 甲子光年
文章图片
炒菜机器人
智慧餐厅内没有服务生 , 美食大多“从天而降” , 通过上方的“云轨传输系统”自动送达对应的餐桌 。
机器人进冬奥 | 甲子光年
文章图片

为满足国内外媒体不同饮食习惯 , 餐厅精心设计了200多个餐食品种 , 分为8套菜单循环使用 。 菜品以中餐为主 , 西餐为辅 , 其中饺子、宫保鸡丁、煲仔饭等美食都是热门选项 。
值得一提的是 , 冬奥会上的“天降美食”智慧餐厅并非国内首家 。 早在2020年1月碧桂园 千玺机器人曾在广州开业了Foodom机器人中餐厅 , 并配置多台智能机器人设备 。
根据科创上海报道 ,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所博导、副研究员闫维新是智慧餐厅的主要设计人之一 。 目前 , 闫维新团队已经已设计出60款以上餐饮服务类机器人 , 可以分为通过水、蒸汽、油等不同类型的介质加热的烹饪机器人 。
除了主餐厅的炒菜机器人和送餐机器人 , 在主媒体的多个区域 , 还配备了休闲餐饮机器人 。 吃饱之后 , 可以来点冰激凌作为饭后甜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