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mRNA疫苗一期数据未及预期!艾博生物已融近70亿元 多家上市公司跃跃欲试
《科创板日报》(上海 , 采访人员 金小莫)讯 , 用mRNA技术来开发新冠疫苗 , 这无疑是近年来医疗科技领域最火热赛道之一 。 国内 , 又以艾博生物的在研产品ARCoV进展最快 , 后者已处于三期临床阶段 , 有望成为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mRNA新冠疫苗 。
不过 , 当一期临床数据披露后 , 这款疫苗的前景或又增添了些许不确定性 。 1月24日 , 艾博生物披露的ARCoV一期数据显示 , 该疫苗存有较高的不良反应率 , 主要表现系发烧 。
在树兰(杭州)医院进行的一期临床试验中 , 接种者分别被注射了5%u3BCg、10%u3BCg、15%u3BCg、20%u3BCg、25%u3BCg剂量的ARCoV , 各剂量组的发烧比例分别为:5%、65%、85%、95%、100% 。
有医药行业分析师称 , 剂量的多少会影响有效性 , 当剂量达到10%u3BCg后 , “基本一半以上的人在接种ARCoV后都会出现发烧现象 , 而且是38.5度以上的高烧 。 ”该分析师称 , 安全性是疫苗的底线 , 高烧可能会“劝退”很多的潜在意向接种者 。
业内普遍持悲观态度
该临床数据披露后 , 医药圈内随即“炸锅” 。
有生物行业从业者对《科创板日报》采访人员称 , Moderna的mRNA新冠疫苗 , 当剂量达到250ug时 , 也未出现这么严重的发烧情况 , “希望有关部门在核查临床数据时不要严格严谨 , 毕竟疫苗关系民生大事 。 ”
另有行业人士预估称 , 从I期临床到III期临床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 I期结果不好 , 很难说III期会有好的结果 。
【新冠mRNA疫苗一期数据未及预期!艾博生物已融近70亿元 多家上市公司跃跃欲试】也有观点认为1期数据可以视作“过去式” , 现在更需关注的是二/三期的数据 。 “如果一期的数据持续到二/三期的话 , 这款疫苗的前景肯定不容乐观;从公司后期的一些公开表态看 , 二/三期的数据可能会好于一期 。 ”该人士称 。
对此 , 艾博生物回复《科创板日报》采访人员称 , 判断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还是应以人群规模更大的三期试验结果为准 , 并认为是因为没有别的数据可参考 , 所以业内才会纠结于一期数据 。
1月27日晚间 , 在中银证券组织的电话会上 , 艾博生物创始人兼CEO英博、其商业化合作方沃森生物(300142.SH)副董事长黄镇均回复了投资者提问 。
英博提出 , 发烧率较高系因未向患者提供退烧药所致:“一期实验我们尽量不用药 , 后面借鉴了国外的经验 , 根据志愿者意愿 , 会提供一些药物 。 90%的受试者 , 发热会持续18-36小时 , 过后所有的不适感都会消失 。 风险是可控的 , 引起的不适程度跟预想的是有很大差别的 。 ”
黄镇也表示称 , 一期临床是在条件最恶劣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 , 本意想最大程度的分析ARCoV , 所以设置了最苛刻的条件 , 以此可最大限度找到人体接种后的一些耦合反应和不良反应 。
或因未对mRNA分子进行化学修饰所致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高发的发烧现象呢?原因或涉及递送系统、mRNA分子设计、制剂保存条件等多方面 , 在《科创板日报》采访人员采访过程中 , 多位行业人士都提到了 , 艾博生物对ARCoV的分子设计可能存在缺陷 。
据悉 , 病毒mRNA本身的免疫刺激性过强 , 进入人体后 , 会被人体的先天性免疫系统识别 , 并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 , 其表现即发烧 。 因此 , 有必要先对mRNA分子进行化学修饰 , 以降低它注射入人体后引发的免疫反应 。
“全球已获批上市的两款mRNA新冠疫苗分别来自Moderna和BioNTech , 两家公司都对病毒mRNA进行了类似的修饰:分别使用了假尿嘧啶、甲基假尿嘧啶对原装的尿嘧啶分子进行了替换 。 ”前述行业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采访人员 , 艾博生物并未对ARCoV进行类似的化学修饰 。 他认为 , 这或是受到了专利的限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