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如何让学生不怕写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方法( 九 )


我不反对写倡议书、演讲稿 , 的确有需要 , 就写一写 。我想提醒老师们的是 , 写作情境任务 , 应该更多地出自日常生活 。教师也应该有这方面的实用需求 , 前面说的“听说读写想” , 都来自生活 , 和生活有关 。我的身体不太健康 , 经常要出入医院 , 我把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对很多老师、学生讲过:在医院 , 医患彼此往往不够信任 , 关系有时比较紧张 , 往往是语文能力问题—— 医生的听说读写不行 , 患者的听说读写也不行 。两个语文能力差的人在一起 , 会发生什么?沟通很麻烦 , 很容易产生矛盾 。不仅在医院 , 商业活动中也存在这个问题 。为什么商店里明明有我需要买的这样东西 , 但我不买?有时会觉得买他家的东西会伤害自己的情感 , 因为语言那么粗俗的人却在卖精美的商品 , 如果买了 , 我会有不好的记忆 。比如说 , 我要去买一块表 , 可卖表的人语言粗俗 , 往后每天看到这块表 , 会不会总想到卖表人的语言 。有人会认为 , 你这样说是不是太迂腐了?人们要提高生活的品质 , 会有一定的选择 , 一个时代走向文明 , 社交语言的品质也在起作用 。语文教学要关注一些有意义的情境和任务 , 要务实 。
不要认为小学生不懂事 , 不要低估学生观察和接受的能力 。好多词语 , 我是在小学期间学会的 , 为什么?因为我的老师在用 。我小时候在长江路小学就读 , 学校的前门在长江路 , 后门在石婆婆庵 。有一天 , 学校忽然出了个新规定:“上学一律从前门进 , 放学一律从后门出 。”其实 , 这个规定很没道理 , 因为我的好多同学就住在长江路 , 这样他们放学时 , 要从后门绕到前门去 。当时有位张老师 , 她对此很生气地说:“什么规定 , 怎么能这么机械?!”我就站在她身边的队伍里 , 听得清清楚楚 , 那一年 , 我上小学四年级 , 第一次知道原来“机械”可以做形容词 。现在 , 我也经常使用“机械”一词 , 我还记得这个词是小学四乙班的张老师说过的 。张老师可能不会料到 , 四丙班那个小学生 , 过了60多年 , 还记得她当年随口说过的话 。所以 , 老师们不能低估一个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愿望 。我上小学时 , 每逢运动会、春游、秋游 , 大家最怕下雨 , 毕竟一个学期只有一次外出游玩的机会 。忽然传闻明天或后天要下雨(那时没有天气预报 , 只是听说要下雨) , 看看天上苗头不对 , 全班十几个男生“扑通、扑通”全跪在地上 , 立刻从事“迷信活动”:“老天爷啊 , 大恩大德 , 别下雨啊!”老师批评我们:“怎么可以这种鬼样子!”可是 , 我们一学期就等这一次出城游玩的机会 , 我们是真心怕被天气影响呀 。现在 , 社会文明进步 , 小朋友见多识广 , 遇事会有对策 , 能不能请学生写一写“运动会预案”或“春、秋游活动方案”:如果下雨怎么办?有雾霾怎么办?如果雨只下一个小时就会停 , 可以怎么安排?春游遇到交通不畅怎么办?遇到意外情况 , 需要预先做哪些准备?等等 。写预案不是目的 , 而是要让学生多思考应对措施 , 这些和他的生活有关 , 他应当成为 , 也可以成为“有办法的人” 。教学的目的 , 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对策或方案 , 他不会“想” , 就要激发他去“想” , 培育他的“想” 。“听说读写” , 都在推动“想” 。学生会“想”了 , 写一篇几百字作文有什么难的?绝大部分不会写的人 , 是因为没有思想 。老师们想一想 , 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