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餐饮空间氛围的“三个常识”( 二 )
它不是漫无目的打扮自己 , 而是承认自己后做好自己分内之事的自信状态 , 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魅力 。 一种饱满的 , 丰富的 , 深刻的感觉 。
如何营造“氛围的包裹感”?
我们总结了氛围打造的三板斧:民艺 × 矛盾 × 素养 = 氛围的包裹感
只有充分的融合、跨界、混搭 , 感受才越丰富 , 印象才能越深刻 , 空间中的氛围才能把人包裹住 。 接下来以我们最近打造的三个品牌空间案例来说说 , 这三板斧是如何塑造空间氛围的 。
为什么餐饮空间离不开矛盾、素养、民艺?
一、什么是“矛盾”?矛盾为何自带吸睛感?
矛盾 = 好奇
制造矛盾几乎是所有艺术的前提 , 艺术制造觉悟 。
艺术最大的价值就是提供“一种新鲜的视角” , 艺术是人类直觉边界的探索实验 , 是意识层面的“觉悟工具” , 是直觉和觉悟攀爬的台阶 , 带来一种新的“从未有过的体验和觉醒” 。
空间的逻辑也是如此 , 在几个小时 , 千千万万个接触点中 , 一个充满矛盾的设计 , 能够咚的一下 , 让人注意到它!
人人都有好奇心 , 所以任何事情都需要矛盾 , 充满矛盾的空间 , 可以集齐九张图发朋友圈!
牌匾(东方传统文化)× 老虎机(西方博弈文化) , 门头自己会说话——禄鼎记《老虎机牌匾》
广州塔 × 中国折扇 , 中国传统文化的“老戏新唱”——大鸽饭《风生水起》
老北京藤椅 × 鸟笼 × 蒲扇 , 传统和现代的冲突 , 激发受众对生活的思考——局气《老北京穿越时光机》
二、什么是“素养”?素养为何出高级感?
素养 = 品味
素养就是审美的积累 , 依赖于个体设计师的审美积累与感受力的品味觉悟 。
素养是潜意识 , 是舒服的尺度关系 , 是材质所给人的不同感受 , 它来自于大师对世界理解的独特表达 , 是一种艺术家和受众之间的情感沟通 , 是感受力;
素养不注重物体本身的意义 , 而是强调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 所以它的意境感很强 , 空间中比较容易出气质 , 素养之美有直击人心的力量 , 它通过唤醒并激发人对空间的感知与想象 , 塑造品牌空间的价值感 。 像一些融合菜、意境菜的空间就偏素养 。
赶场子合生汇、罗斯福两个商场店 , 在空间氛围的营造上 , 我们从材质和尺度的素养出发 , 让古老事物散发新魅力 , 保持一种空间感受上的平衡 。
赶场子合生汇店:以留白的形式重新演绎传统侗寨 , 仿佛让人置身于自然的村落之中 , 侗寨充当使人融入自然的媒介 , 带来无形的广阔感 。
赶场子罗斯福店:提取贵州“风雨桥”的建筑结构并老戏新唱为“伞形桥” , 既保留了贵州的地方特色感 , 演绎的形态也与周围环境更相融 , 对食客形成一种“庇护感” , 在这样相对遮蔽的环境下吃饭 , 更安心 。
三、什么是“民艺”?民艺为何让人倍感亲切?
民艺 = 人情味
民艺 , 顾名思义来自于民间 , 它没有琉璃翡翠身上散发的耀眼的光 , 但却天真、简单 , 跟我们的日常紧紧相连 。
空间中融入民艺 , 会多了一份天真感 , 朴实感 , 给人一种不是被设计出来的“作品” , 而是本来就有的“客观存在感” , 自带耐用感、皮实感 。
文和友、局气、南京大排档的空间氛围就比较偏民艺 , 他们没有把“美”变得高高在上 , 而是用民艺把美润色成温馨、日常的模样 , 让每个老百姓都有机会接触到美 , 为每个人的生活增添一丝美好 , 把艺术展厅变成了大众商业空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