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加班“变异史”:人力投入、营收、KPI的艰难抉择( 三 )
在崇尚KPI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中 , 字节跳动成立不到一年 , 就开始推行OKR管理系统 。 在这套体系中 , O表示目标(Objective) , KR表示关键结果(Key Results) , 它强调将公司的大目标分级拆解为每个员工的工作目标 。
“与KPI不同 , OKR更关注项目运行的关键点 。 ”李好解释 , 就手上的项目而言 , 会拆解成你要实现目标的重点节点 , 比如提升品牌知名度 , 所在行业的价值和社会价值 , “当然最终这些也是有具体的数字指标” 。
在李好看来 , KPI更像一个总目标 , OKR则是将总目标拆解成更精细化的重点内容 , 更像是一个指导大纲 , 如果按照OKR的指引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做到 , 最后的大目标也就能够实现 。
“相比末尾淘汰制 , OKR还有一层好处 , 避免了人为因素可能存在的不客观 。 ”一位阿里前员工告诉采访人员 , 打分就难免涉及到人情、远近亲疏 。
开始放慢速度的互联网显然需要更长远的眼光来拒绝“躺平” , “更多的人才引入和良性竞争环境 , 加上真正能够给员工带来归属感的企业文化 , 才能激发工作的积极性 。 ”张书乐认为 。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博认为 , 从劳动者角度看 , 倘若工作时间与生活时间不平衡 , 身心健康会受到影响;从企业层面看 , 一味延长工作时间 , 而不是把精力用在优化工作流程 , 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上 , 结果可能背道而驰;如果继续任由非正常的加班文化蔓延 , 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都将是一种伤害 。
张书乐则指出 , “尽管短期会摊薄收益 , 速度放缓 , 但在野蛮生长状态下的互联网本身也需要逐步调节速度 , 来激发创造性 , 而不是逼迫或压迫员工的剩余价值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