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首诗词中的菊花欣赏 描写菊花的句子有哪些

菊花在世人中的形象,是有着“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坚贞不屈的形象;也有“此花开尽更无花”的骄傲;也有“我花开后百花杀”的霸气;但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淡泊”和“淡定”,因为更多时候,菊花是隐逸的象征,隐士必然是“淡泊”的,就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样的淡然 。
1. 对菊·菊似灵均带楚愁,黄庚宋代诗人黄庚特别欣赏菊花的淡泊,并且他对菊花的喜爱不是因为陶渊明,而是因为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他在《对菊·菊似灵均带楚愁》中写道:
菊似灵均带楚愁,餐英人去思悠悠 。
西风篱落甘清苦,不爱春光只爱秋 。
“菊似灵均带楚愁,餐英人去思悠悠”,“灵均”是屈原的字 。菊花就像屈原一样,天然带了楚人的忧愁;现在那个以“菊花”为餐的楚国人已经去世很久了,也让我们看到菊花就千古思悠悠 。屈原以“菊花”为食,他在《离骚》中的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就像孔子那,“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我一个志向高洁的人,喝要喝“木兰之坠露”,吃就要吃“秋菊之落英” 。
“西风篱落甘清苦,不爱春光只爱秋”,菊花只开在西风飒飒的篱笆院落,而不是在富贵人家的后花园,甘愿清苦,甘愿清贫;它甚至只开在秋天,而不想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开放 。这种淡然,不是一般人能比拟的,只有屈原、陶渊明这些高尚之士才可以媲美 。这里以百花代表那些在位的昏庸君臣,以菊花代表那些像屈原那样的志士,屈原宁可流放,也不愿意和公子兰、靳尚之流同流合污 。
从此,“西风篱落甘清苦,不爱春光只爱秋”就刻在了菊花的基因里,菊花就是一种清淡、淡泊、淡然的象征!
2. 要收节物归觞咏,只许闲人作主人,史铸在宋代诗人史铸眼里,菊花是那么的淡泊,它们不看轻清贫的主人,甚至是慰籍他们;它们也不攀附富贵,甚至是只选择那些不肯同流合污的“闲人” 。史铸在《黄菊·满眼黄花慰素贫》中写道:
满眼黄花慰素贫,年年结侣采花频 。
要收节物归觞咏,只许闲人作主人 。

六首诗词中的菊花欣赏 描写菊花的句子有哪些

文章插图
要收节物归觞咏,只许闲人作主人
“满眼黄花慰素贫,年年结侣采花频”,诗人是一个陶渊明式的隐者,过着朴素、清贫的生活,自然没有富贵人家的后花园,平常也没什么名花欣赏 。但每年秋天,诗人都会看到满眼的黄花,只有菊花,它能慰籍诗人的清贫;不用多少金钱,诗人可以年年秋天和朋友结伴采摘菊花 。
“要收节物归觞咏,只许闲人作主人”,诗人每年都会采摘、收藏节令性的菊花,回家以后,可以赏菊、可以喝酒、可以咏诗;菊花,它不嫌贫爱富,甚至它只选择像诗人这样的“闲人”做主人,因为他们都是一样的淡泊,一样的洁身自好!
隐者和菊花一样,都是一样的淡泊、一样的淡然;他们洁身自好,一个可以生活在贫家,一个因为热爱人民,不肯和当权者同流合污,因而甘心清贫 。因此,菊花从来都是隐士的象征 。
3. 却笑陶潜归栗里,东篱寂寞对黄花,汪元量南宋末年的诗人汪元量,经历了国破家亡,自然是心中无比凄苦,纵然是凤凰山漫山的红叶,也无法安慰他一颗破碎、孤苦的心 。他在《红叶·凤凰山上少人家》中写道:
凤凰山上少人家,红叶漫山映落霞 。
却笑陶潜归栗里,东篱寂寞对黄花 。
却笑陶潜归栗里,东篱寂寞对黄花
“凤凰山上少人家,红叶漫山映落霞”,经过了南宋末年的战争,整个国家估计都没多少人口,因此,“凤凰山上少人家”是一定的;“国破山河在”,虽然国破人少,但风光还在,凤凰山漫山遍野的红叶,映照了鲜红的落霞,风光无限好 。但人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