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平台互联互通,我们要准备哪些工具?

互联网大平台互联互通,我们要准备哪些工具?
文章图片

【编辑/观察者网 周远方】
2022年 ,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势必延续“互联互通”这一重要议题 。 《“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 , “坚持放管并重 , 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统一 , 构建数字规则体系 , 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 。 ”
“互联互通”的目标是让用户畅通、安全地使用互联网 , 而用户的感知、态度和需求 , 可以为政策进一步落地提供参考方向 。 苏州大学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联合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发布《“互联互通”用户认知和态度调查报告》 , 通过对全国5324名互联网用户进行调研 , 发现互联网用户日常跨平台分享与获取信息的需求十分强烈却频频受阻 , 超八成用户支持“互联互通” , 认为“解除屏蔽链接”具有迫切性 。 同时 , 用户普遍认为高效推进“互联互通” , 除需政策的指引和法律法规的约束 , 更有赖于大型互联网平台的主动承担 。
互联网大平台互联互通,我们要准备哪些工具?
文章图片

用户在跨App分享信息、打开链接和支付时遇到过哪些问题(引自《“互联互通”用户认知和态度调查报告》)
在互联网用户感到不便的同时 , 大量中小企业还被困“流量孤岛” , 对1517名电商行业从业人员的调研显示 , 超过65%电商从业受访者认为“互联互通”“将为中小型商家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 , 接近50%认为“互联互通”可以“降低商家运营成本” 。 此外 , 受访者还对“互联互通”表达了期待 , 其中希望“方便引流 , 增加商机”和“解决市场不透明、竞争混乱的问题”的比例均高于30% 。
《报告》认为 , 大型互联网平台通过屏蔽链接打击竞争对手 , 形成垄断之势 , 严重影响了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 “互联互通”、打破垄断 , 无论对大型互联网平台还是对中小企业而言 , 都是实现公平竞争、互促创新的重要手段 。
社会需求是迫切的 , 但互联网平台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 , 不仅是公共政策问题 , 也涉及联通方案、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技术问题 。 有鉴于此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联合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数字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于1月21日举办“平台互联互通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 信息与网络安全领域的技术专家与互联网治理领域的公共政策专家在会上展开直接交流对话 , 围绕互联互通的难点问题 , 从信息、法学、管理学等学科的不同视角和维度展开深度研讨 , 以下为与会学者发言内容梳理:
刘连忠:平台之间互联互通是大势所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刘连忠表示 , 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网民呼声 , 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都是大势所趋 。
互联网本应崇尚开放与共享 , 分享资讯、沟通交流更是互联网用户日常需求 。 所谓的互联互通 , 并不是平台自身技术系统的打通 , 而是在相互兼容性上给对方提供接口 , 开放API 。 从用户体验来说 , 在一个平台使用移动支付的时候用微信或支付宝都可以 , 或者在微信上既能打开京东的链接 , 也能打开淘宝、抖音的链接 , 主要是这个意义上的互通 。 从这个意义来说 , 从实际情况看平台间链接屏蔽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 , 互联互通还存在许多具体如何落实的问题 , 有待进一步推进 。
尚涛:建设网络安全治理体系 有序推动平台互联互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尚涛表示 , 中国很多大数据平台内部并没有真正做到互联互通 。 现在美国提出《物联网法》 , 从法律上规范用户在平台流通与使用过程 , 欧盟也做出了一些规定 , 如将大型平台定义为“看门人” , 要求该平台对平台上的经营者一视同仁 , 不得差别性待遇 。 随着平台垄断形式的层出不穷 , 中国也要有新的约束 , 在技术手段之外 , 还要通过法律的手段来保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