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玩家们自然是盛赞这种“炮炙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匠人品质 , 但随着机能提升 , 游戏收录汽车数量持续增加 , 开发组为追求车辆真实性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自然水涨船高 , 这就导致从《GT赛车2》开始 , 延期成了系列永恒惯例 , 甚至SCE还专门发明了《序章》这种付费测试版 , 以添补玩家苦苦等待的空窗期 。
文章图片
山内一典本人最喜欢的车子之一 , 尼桑的Skyline GTR
3、所幸玩家的等待在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值得的 , 《GT赛车》的质量一代代稳步提升 , 除了虚拟现实的真实感 , 游戏还慢慢凝结出一种独特的诗意 。 当你驾车从纽北赛道一连串高难度弯道中脱颖而出 , 头顶的天空逐渐放晴 , 马达依然轰鸣 , 悠扬的背景旋律如风般徐徐飘过 , 类似这样的场面的《GT赛车》中数不胜数 。
人车合一从单纯的驾驶技巧 , 升华为某种生命体验 。 像是邀请朗朗弹奏游戏片头曲 , 不计成本使用欧森林树木做成的纸张来印制特典画册 , 看上去可有可无的任性 , 恰恰成为了《GT赛车》区别于所有赛车游戏的独特气质 。 这种气质一部分便来源于山内一典对汽车的迷恋 , 以至于在技术力允许 , 且标榜真实性的前提下 , 山内一典曾一度拒绝加入真辆真实损伤系统 , 就是他不想看着爱车被手潮的玩家开得遍体鳞伤 。
文章图片
4、被“牺牲”的爽快感 。 如今由《尘埃 拉力赛》系列 , 《神力科莎》系列组成的赛车游戏垂直领域里 , 新玩家已经能比较坦然接受真实感所带来的上手难度 , 而在《GT赛车》的年代 , 玩家们更多受到《极品飞车》《山脊赛车》等爽快型赛车游戏先入为主的影响 , 感觉《GT赛车》里面100迈行驶的丰田皇冠缺乏游戏应有的速度感 。
而实际上在《GT赛车》真实系属性的把控下 , 有严格划分的赛事与车辆规格 , 通过长时间练习 , 玩家也依然可以在拉力赛事中实现贴地飞行的演出效果 , 而在国内家用机市场里 , 每逢《GT赛车》发售新作 , 最新款逻辑方向盘的销量都会迎来一波上涨 , 《GT赛车》系列的专业性由此可见一斑 。
文章图片
怎么就“不务正业”了?
尽管贵为千万级别游戏的主理人 , 但山内一典长期以来却给玩家们留下了“不务正业”的深刻印象 , 玩家们甚至乐于抓住种种“罪证” , 把屡屡拖延游戏开发进度的锅 , 牢牢扣在山内的脑袋上 , 却忽略了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事情 , 都被山内潜移默化融入到了《GT赛车》系列的内容迭代当中 。
文章图片
2009年初 , 就在玩家们焦急等待PS3的首款《GT赛车》新作可以早日降临时 , 传来了“《GT赛车》主题餐厅”隆重开业的消息 , 车迷们可以在这里一边享受美食 , 一边欣赏大屏幕上播放的赛车实况 , 至于玩家们是否有这个雅兴就见仁见智了 。 事实上 , 之前《GT赛车4》的“B规格”模式里 , 玩家的角色就是扮演场边“指导者” , 而非场上“赛车手” , 主题餐厅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游戏内容在线下的延伸 。
文章图片
山内一典始终认为赛车不仅是用来竞速 , 也可以单独拿出来欣赏 , 这种理念的极致 , 便是《GT赛车Sports》里面的的拍照模式 。 由于强调网络对战 , 首发阶段阉割经典模式玩法 , 收录车辆种类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 导致《GT赛车Sports》在玩家群体当中口碑不佳 , 玩家好不容易等到内容更新 , 却发现动辄十多个GB的下载量 , 居然大部分都是山内一典在世界各地拍摄的高分辨率风景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