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年初 , AMD 正式发布了基于 Zen3 + 架构的锐龙 6000 系列移动处理器 。 锐龙 6000 系列移动处理器此次不仅将 CPU 架构升级到了 ZEN 3+ , 还用全新的 RDNA 2 架构大幅提升了内置显卡的性能 。
文章图片
那么锐龙 6000 系列移动处理器具体升级在哪里呢?AMD 使用了哪些技术来改善移动端设备的使用体验呢?反映到我们的实际体验中又将会有哪些进步呢?在本文中我们就根据已有的资料来解析一下 。
文章图片
锐龙 6000 系列移动处理器最大的两个亮点分别是“功耗控制”和“集显性能” 。 我们先来说说“功耗控制” 。 由于换用了全新的 ZEN 3 + 架构和更先进的 6nm 工艺制程 , 因此锐龙 6000 系列移动处理器的能效比有了显著的提升 。
文章图片
在微架构方面 , 锐龙 6000 搭载了 CPPC 协同处理器性能控制技术 。 这是一个锐龙 3000 世代就有的功能 , 为当前运行的工作精准匹配核心频率 , 如今经过升级后 , 这个功能实现了针对每个线程负载的适配 , 提高 TDP 利用率 , 避免功耗浪费 。
文章图片
此外 , 在微架构内还植入了一块叫做 PC6 Restore 的硬件协助特性 , 它能提升 CPU 核心跳入跳出低功耗的状态的速度 , 相比于上代提升了最高 4 倍 。 通过 PC6 Restore , 锐龙 6000 系列移动处理器能充分地利用 CPU 的最深度的低功耗的功率状态 , 做到随心而动 。
文章图片
不仅仅有微架构上的改进 , AMD 还在 SOC 上应用了全新的电源功耗管理架构 。 比如目前一些 SOC 可以实现独立开关、独立功耗控制 。 此外 AMD Infinity Fabric C-States 也应用在了锐龙 6000 系列上 。 通过这一状态 , 在需要节约功耗时 , 可以在保持系统、RAM、显示和核心开启的前提下 , 单独关闭数据总线 。 以上这些单独开关独立控制的设计 , 都是为了降低在低负载状态下非核心功耗对续航的影响 。
文章图片
除了硬件上的设计外 , AMD 还从固件和软件层面协同优化功耗 , 比如利用 PMF (platform management framework 功耗管理框架) 技术对用户行为和系统工作进行感知 , 然后自动调整性能预设 , 比如检测到游戏负载的时候就提供更高性能 , 检测到轻度办公的时候就提供续航和静谧 。
文章图片
通过上述软硬件技术的提升 , 锐龙 6000 系列移动处理器的功耗全面下降 , 在日常办公、网页浏览等轻度工作下功耗降低了 15%-40% 不等 , 由于功耗降低 , 搭载锐龙 6000 系列移动处理器的轻薄本甚至可以实现 24 小时的超长续航 。
文章图片
不仅仅续航可以变得很强 , 在笔记本这样散热条件寸土寸金的地方 , 更强的能耗比也就意味着更高的性能 。 这里 AMD 做了一个对比 , 用专供幻 14 这样的轻薄性能本的锐龙 9 6900HS 与 i9-12900HK 作性能对比 , 一起跑 CineBench R20 多核性能 。 最终得分为锐龙 9 6900HS 5733 分 , i9-12900HK 6849 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