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正“熄火”,盲盒经济正下落( 二 )


实际上 , 从本质上来看 , 泡泡玛特之所以能获得消费者的喜爱和关注 , 还在于其采用了“盲盒”的销售模式 , 让消费者们购买不透明盒子包装的玩具 。 消费者们只有在买到手并打开盒子后 , 才能看到他们到手的究竟是什么玩具 , 从而给产品增添了惊喜元素 。
因此 , 凭借着“盲盒”的特性 , 泡泡玛特将普通玩具点石成金 , 同时再利用一个具有成本效益的分销网络 , 将高利润的在线和自动贩卖机销售网与成本较高的传统实体店结合 , 并通过社交媒体工具 , 使其噱头十足的最新玩具成为网络社区热议的话题 , 以促进此类商品的交易 , 也为即将推出的新产品带来关注 。
然而 , 彼时 , 泡泡玛特虽然通过“盲盒”的商业模式获得了成功 , 却不能忽视这种商业模式以及利润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 当前 , 泡泡玛特的风险正在浮现 , 而能否为资本创造新的增长故事 , 却尚未可知 。

泡泡玛特正“熄火”,盲盒经济正下落

文章图片
图3/4

“盲盒”经济不具有可持续性
与同行相比 , 泡泡玛特成本低 , 同时却可以为它的可收藏玩具标出高价 , 这样的组合使其获得了极其令人羡慕的利润率 。
2021年上半年 , 泡泡玛特的毛利率达到了惊人的63.4% , 比国内时尚零售业竞争对手名创优品的27.4%高出一倍以上 。 同样风靡的美国零售巨头塔吉特公布的毛利率与名创优品相似 , 为28% , 而泡泡玛特的毛利率也远远高于全球玩具巨头美泰的47.8% 。 投资者对泡泡玛特给予了高达74倍的历史市盈率 , 这同样也远高于名创优品的58倍 , 塔吉特的18倍和美泰的9倍 。
但如前所述 , 泡玛特的这种商业模式以及利润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 就泡泡玛特本身的商业模式而言 , 泡泡玛特的业务模式其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人性赌博心理下的商业模式 , 也就意味着 , 泡泡玛特的商业模式从根本上而言是与当前我们国家现行的法律相冲突 , 毕竟我们国家严格禁止赌博的行为 。
只是泡泡玛特很好的打了擦边球 , 就是以盲盒销售的方式 , 将这些赌博的行为转变为了基于商品销售的行为 。 而这种模式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一直没有被认可 , 一直处于灰色地带 , 也就是说 , 泡泡玛特很难获得真正法律上的合法承认 。 但却面临着随时可能被监管 , 被定义为不符合现行法律规范的商业模式的可能 ,
公开资料显示 , 泡泡玛特盲盒中的各类隐藏款概率 , 最极端的是1/720 。 这意味着 , 如果运气差 , 某消费者以50元的价格购买了720个盲盒 , 最终获得心意款式 , 那么将需花费3.6万元 。 长期来看 , 随着盲盒潮玩这一市场的逐步上升 , 建立明确的抽中率与消费上限规则是必然 。
正如1月14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出台的《指引》第十一条 , 鼓励盲盒经营者建立保底机制 , 通过设定抽取金额上限和次数上限 , 引导理性消费 , 避免二级市场过度炒作 。 同时鼓励盲盒经营者主动对外公示相关标准 , 明确当同一消费者在抽取同一系列盲盒商品时 , 其支付达到一定金额或者抽取达到一定次数的 , 提供合理途径使消费者可以获得隐藏款商品或者整套系列商品 。
但进一步来说 , 若契合“理性消费”的价值观 , 明示盲盒抽中率 , 必然导致隐藏款抽中率提升 , 从而减少消费者的复购次数 , 市场必然会调低以“盲盒”作为核心增长引擎的泡泡玛特的营收增长预期 。 可以看见 , 在监管不断完善的今天 , 泡泡玛特随时将会面临被监管 , 它所处的这种灰色地带是非常脆弱的 , 非常容易被政策规范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