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 民法典是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吗


民法典共7编1260条,调整如下四个生活领域:市场经济领域、其他社会领域、婚姻家庭领域、私人生活领域 。这四个领域都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使民法典成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我们可以说,遵循民法典的生活,是一种良善的生活,是一种值得过的生活 。
一切法律都是为了规范人类生活而制定的,所以都与人们的生活相关 。在所有法律中,唯有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
这有两个原因:一是民法典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它们是社会运行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从白天到黑夜,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民法始终都对其不离不弃,尽管他往往没有意识到 。二是民法典来源于社会生活,它是对人们社会交往的基本规则、人伦关系和价值共识的提炼和表达,所以能呈现人们鲜活的社会生活,蕴涵民族精神和文化观念 。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 民法典是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吗】民法典共7编1260条,调整如下四个生活领域 。
民法典与市场经济领域生活
任何人都需要获得一定的商品和服务才能生存,在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不同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融通,可以提升人的生活品质 。市场本身也是分工的产物,本质上是各种财产类合同关系的总和 。民法典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其基本假定是,通过自由的市场交易,每个人的福利都将得到增进,社会整体将实现和谐与繁荣 。市场主体通过交易,不仅可以获得他人的资源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而且还可以促使资源流入到最需要的人手中,最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
民法典的核心价值是平等和自由,它们同样也是市场经济的价值基础 。平等意味着,进入市场进行交易的主体,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和公权力机构,都必须遵循同样的规则,都具有同等的主体资格 。市场对所有主体一视同仁,如同法律中的正义女神 。民法典以私人自治为基本理念,演绎出公司设立自由、所有权自由、契约自由等市场交易原则,这些原则在市场交易的具体环节和领域中,又演绎出细致而微的“游戏规则” 。这些原则和规则源于人类社会长期生活和实践智慧,因而具有强烈的普遍适用性 。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为建立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在民法通则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民事单行法 。它们为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为市场交易中的纠纷的解决提供裁判依据 。在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今天,民法典总结司法经验和交易实践,参酌比较法上的共同规则,拾遗补缺,细化和完善了合同法的诸多规则 。比如,民法典回应了交易领域的社会热点问题,如占座、霸座等恶行,将其明确界定为一种违约行为 。
在自然经济社会,因为商品交易的数量和频度均不足,而且,“乡土社会”的生活逻辑与经济逻辑多有不合,民法的作用受诸多限制 。在中国社会的“商化”特征日益明显的今天,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基本都通过市场行为实现,民法典因而与我们的关系更为密切 。
民法典中的合同类型可以分为民事合同和商事合同两种,但其界限往往并不清楚 。民法典中,典型的民事合同如赠与合同,典型的商事合同如融资租赁合同、保理合同等 。大多数合同都同时可以为民事主体和商事主体使用,甲乙两人买卖二手商品房的合同,甲公司购买乙公司设备的合同,都是买卖合同 。
而且,民事主体都有权成立商事主体如公司、合伙企业,还可以成为个体工商户,从而参与市场交易 。我们几乎也每天都和企业打交道 。可见,商事合同也与我们每个人存在直接和间接关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