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阻力之路》學霸貓解讀 找到屬于自己的道路( 九 )

牛行走通常是隨著地形起伏 , 找到最容易的路徑 。 前面有山 , 牛絕對不會強行橫越 , 而是會選擇最好走的路 , 哪怕是要繞到山的另一頭 。 換句話說 , 牛的行走模式取決于地形結構 。 時間長了 , “牛徑”自然就形成了 , 后來的牛也自然會跟著走 。 波士頓的城市規劃自然也跟著地形結構來進行了 。 不管是對波士頓的牛 , 還是后來的城市規劃者來說 , 這都是一條“最小阻力之路” 。

其實我們都是循著這樣的最小阻力的道路來生活的 。 比如 , 我們走路的時候 , 都喜歡走捷徑、抄近道 , 這就是阻力最小的道路 。 如果現在 , 我們要從一棟大廈的70層去到旁邊大廈的60層 , 我們唯一的運動路徑 , 就是跟著電梯、樓梯和大門走 。 大廈本身的設計結構 , 決定了我們的運動路徑 。

作者認為 , 在努力解決問題、通過改變自己來達成目標這件事上 , 是一樣的道理 。 我們往往認為 , 是自己的心理狀態影響了事情的成敗結果 。 于是 , 我們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 , 也試圖通過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執行力來改變事情的結果 。 但是作者認為 , 決定事情成敗的 , 其實是那個“來回擺蕩”的結構 。 換句話說 , 你必須超越、跳出那個模式 , 才能避免失敗的結果發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