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 , 企业根本无法抵抗数字化转型趋势 , 某种程度上 , 其选择中台建设是“被卷入”的 。 可以说 , 有无中台决定了企业的未来 , 因为 , 有无之间的效率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
02 业务中台建设的本质 先谈谈业务中台 。
业务中台 , 被形容成为前台打仗提供“弹药”支持 。 什么是“弹药”呢?一般的描述是 , “弹药”是交付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的中间件 , 既有实物形态 , 也有非实物形态 。 但这种说法并不全面 , 容易导致中台建设偏差 。
业务中台实际上是后台的延伸 , 考虑后台主要是做“平台规则设计”和“资源池建设”两项任务 , 业务中台提供的弹药也应该是这两个方面 。
一个被绝大多数人忽略的事实是 , 中台提供的弹药同时包括了“落地规则”和“输送资源”两个方面 , 根本就分不开 , 也没有必要分开 。
例如 , 一家酒店集团的供应链部门作为业务中台提供的弹药 , 应该是供应链能力 。 供应链能力具体包括什么呢?看得见的是“资源”的构成 , 即整合供应商提供的设计、装修、供材、信息系统资源;看不见的则是“规则”的导向 , 包括供应商准入标准、甄选标准、服务标准等 。 “资源”只有进入“规则”的框架 , 才能成为可以被前台使用的弹药 。
另一类情况里 , “资源”和“规则”就是一回事 。 例如 , 金融机构的风控部门作为业务中台提供的弹药 , 应该是风控能力 。 他们看似常常都在说“这不行”“那不行” , 但他们却是以自己的风控知识(模型)来对具体业务进行判断 , 他们的风控结论也会进入最终的产品里 。 他们提供了一种非实物形态的弹药 , 既是资源(知识) , 也是规则 。
对于业务中台应该把资源池里的资源变成中间件 , 已经是不用争论的共识 , 在考核上 , 自然是关注资源经营的效能(Efficiency);但对于其如何把平台规则变成中间件 , 尚且存在认知盲区 , 也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 。
文章图片
过去 , 很多人把规则设计相关的职能统一放到后台 , 认为后台设计的规则只要足够有弹性 , 自然就可以应对一线作战的复杂需求 。 实际上 , 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或者说 , 这种判断根本就是缺乏对于组织规律的认知 。 规则是死的 , 市场是活的 , 一定要有人基于基本规则去做不同应用场景的匹配 。 规则也应该有中间件 , 这也应该是业务中台的主要任务 。 其实 , 如果没有这一块职能 , 业务中台要想把后台传递过来的资源经营出好效能 , 是不可能实现的 。
所以 , 我们既可以说业务中台应该对资源的效能负责 , 也可以说业务中台应该为平台的规则负责 , 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 而是高度统一的 。 在过去 , 大多企业所谓的“业务中台部门”似乎更强调自己在落地规则 , 而没有强调自己在经营资源 。 他们实际上是带着后台的脑子走到了业务中台 , 是“伪业务中台” 。
我们甚至可以大胆地推断 , 大多所谓“业务中台”部门强调自己的主要职能是“落地规则“ , 本身也是因为这个职能难以考核 。 试想 , 如果业务中台要主张自己落地(坚守)了后台的规则 , “一刀切”地当个规则的二传手 , 不是很容易吗?
我的建议是 , 把考核倒过来 , 从主要考核落地规则 , 到主要考核经营资源的效果 。 只有如此 , 他们才会以经营资源为前提 , 考虑如何弹性地适配规则 , 为前台找到经营空间 。
进一步看 , 一个能够真正“落地好规则”和“经营好资源”的业务中台 , 应该拥有三项能力(如图2):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