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建设:不只是IT工具,更是组织布局( 七 )


另一方面 , 如果没有数字化 , 组织转型也必然事倍功半 , 或者说 , 没有经过数字化转型加持的组织转型 , 可能会损失可观的转型红利 。
当组织内的部门、团队、个人在一体化的数据中台上实现连接 , 此时的协作是最稳定而高效的 。 所以 , 当组织结构的改变带来业务模式和相应数据流转机制的改变 , 就应该通过数字化转型来固化和强化改革成果 。 而平台型组织的架构决定了 , 企业是以用户为中心 , 各组织模块并联协作的 。 这类组织模式需要信息以数字的方式进行高度共享 , 没有一体化的IT平台 , 根本无法达成这个要求 , 这必然需要数字化转型 。
这里举个实际的例子 。 穆胜咨询辅导一家汽车模组制造企业转型平台型组织 , 当项目能看到雏形时 , 我们就建议他们重新评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 。 因为 , 当前中后台已经明确了市场化的激励机制 , 即对赌之后的超额利润分享 , 如何让这种激励机制落地下去就是一个只有数字化才能解决的事 。
随便举一个小问题吧 。 不同难度的项目 , 项目参与者应该有不同提成比例吧(与公司分享利润)?而项目难度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由设计难度、生产难度、供应链难度、客户稳定性等十几个因素决定 。 每个因素变了 , 项目的难度等级都可能变化 。 而项目难度变了 , 整个项目团队的规模就应该变化 , 项目团队规模变了 , 提成之后的利润分边(给每个人的)又会动态变化 。 市场的瞬息万变 , 只有通过数字化系统才能消化 , 否则 , 组织转型无法深入 。
最后 , 我们需要戳穿一个一直争论不休的伪命题——中台建设究竟成不成立?
有人以大厂为标杆 , 一直关注大厂在“拆中台”还是“建中台” , 并以此作为中台建设是否成立的论据 。 这种思维是狭隘的 , 陷入了非此即彼的误区 , 实际上还是没有理解组织和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关系 。
企业发展的阶段不同 , 面对的市场不同 , 有的企业在“建中台” , 有的企业在“拆(旧的)中台” , 但他们一定会“建(新的)中台” 。 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的逻辑是恒定的 , 不会消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