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文化 元代风水文化特征


传 播 艺 术,播 种 幸 福。
国内、外艺术名家 | 艺术品收藏 | 文学 | 音乐 | 视觉

风水文化 元代风水文化特征

文章插图
■黄公望
黄公望最初的画风,继承了赵孟頫传播到江南的董源画风 。黄公望寻找着与董源山水画风景相似的地方,最终在位于苏州西边的华山的一片天地里发现这样的景致 。
华山被认为是神仙之境 。以前就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即服用这个池子里开花的碧莲就可以羽化登仙 。
黄公望在五十几岁的时候第一次登华山,之后他连续十年都以这儿的风景为绘画题材 。
风水文化 元代风水文化特征

文章插图
故宫博物院藏 黄公望《天地石壁图》
这就是《天地石壁图》系列 。黄公望就是在上述时候执笔作画的 。在这个系列中,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作品最令人惊叹 。
据落款计算,这幅画是在1341年黄公望七十二岁的时候所作 。笔致如解麻一般,用披麻皴的手法模仿山水,恰到好处地呈现出了实际风景的离合集散 。
这是山水画中出现“理智的觉知”的证据 。黄公望自己也这样写道,“绘画贵在一个理字” 。这是他的作品《写山水诀》中的一句 。
晚年,黄公望越来越有声望,据说他时常教授友人和熟人绘画 。他最喜欢和他们探讨“道”,遨游于道的心境与境地 。
当时四十几岁的倪瓒收到了黄公望赠送的大作《江山胜览图》 。怀着万分感激的之情,倪瓒记述恩人黄公望是一个对人没有爱憎之分的人 。
风水文化 元代风水文化特征

文章插图

风水文化 元代风水文化特征

文章插图
■吴镇
吴镇和其他的元末四大家没有交集 。
他是一个孤傲的文人 。他一心爱竹,经常被世人称为“墨竹吴镇”,但他自称梅花道人、梅花和尚,又是个疯狂喜欢梅花的人 。之所以自称和尚是因为他喜欢禅林文化 。
风水文化 元代风水文化特征

文章插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吴镇《竹石图》
他的爱好由梅变成竹或许是受到当时画风的触动,我推测他也有可能是受到了当时出版的竹的百科全书《竹谱详录》的影响 。
当时有一位名叫高克恭(高尚书)的元朝高官,祖上是维吾尔族,精通墨竹,被世人称为米法山水名人、墨竹名人 。
虽说吴镇绘画手法受其影响,但他的画技却没有停滞于此 。
风水文化 元代风水文化特征

文章插图
吴镇一心寻求墨竹的奥义 。晚年他追述“梅花道人,半生学竹,而今已老”以表达对梅竹的执着之情 。
不同于以往选择“远处”风景的很多山水画家,吴镇大胆选择“近处”和“身边”之景并从中获得绘画快感,这成了今后山水画的潮流 。
风水文化 元代风水文化特征

文章插图
故宫博物院藏 吴镇《渔父图》
■倪瓒
倪瓒一生都在苏州和太湖度过 。
他是位生活在一个方圆不过数十里的文化圈里的文人画家 。正因为如此他对有些东西了然于胸 。
倪瓒(1301-1366)虽是地主的儿子,但他对催缴租税这一任务不堪忍受,一心诵读诗文以度日 。自从接触了全真教,就愈发坚定隐居的念头 。五十二岁的时候倪瓒带着老母和妻子离开了家 。
风水文化 元代风水文化特征

文章插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容膝斋图》
倪瓒原本就倾慕于清高难解之事,喜欢收集数千卷的书籍和古董 。对建造庭园也情有独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